金色花赏析句子(泰戈尔《金色花》原文阅读及赏析)
首发

金色花赏析句子(泰戈尔《金色花》原文阅读及赏析)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金色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作者泰戈尔以其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孩子的活泼、纯真、可爱。母亲的慈爱、深沉。展现出浓浓的母子之情。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教学用书》对作品进行了简洁的解读。对教学提出了适当的建议。但是在备课及教学中发现。《教学用书》以及一些辅导资料中。对作品中两处诗句的鉴赏似乎有不妥之处。作品有两处是这样的: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教学用书》的“问题研究3”这样问答: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小编认为。此处对母亲心理及表现的分析不妥当。不够准确。在理解上有些简单化、表面化。如此理解只是从一般心理学上对人物的情绪情感作出分析。而忽略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忽略了作者的创作特点。

假如说。妈妈发现孩子不见了后很着急、惶急。那她为什么不立即去寻找孩子而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岂不是会让人觉得妈妈不关心孩子?对此。小编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里应该是包含着母亲对孩子的信任式、关怀式的责怪。而且这个责怪也是温柔的。孩子有大半天时间没有快乐地出现在自己眼前。一旦出现。再次看见孩子的“喜”的感觉想必会有。但是“惊”的成分当是少之又少。在作品的描绘中。没有看见孩子。母亲是不至于“惶急”的。

为何这样说?因为母亲的心里对孩子是信任的、完全放心的。对孩子不在自己视线内的活动是没有担忧的。母亲知道。或者说潜意识里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会跑远的。不会做危险的事情。不会惹是生非。做让妈妈担心的事情的。妈妈很清楚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能让自己放心的。母亲如此的沉稳、自信。来源于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

在泰戈尔笔下。这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一个悉心照料、教育、培养下一代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母亲、抚育者、引导者、施爱者。因为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能充分地读出。对母子之间的融洽和谐的关系、动人心弦的母子之爱、家庭及人类美好圣洁的天性的赞美是作品的主题。

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泰戈尔文学作品中渗透的宗教精神、宗教信仰。从一个深受东方教派教化的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看待。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丰富、复杂、独特的哲学和宗教思想。就很难深入地理解他的文学创作。只可能流于文字表面。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深受宗教影响的国度。宗教在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在印度人看来。祷告就是人与神的倾谈。读经就是聆听圣言。

泰戈尔从小就在这种环境氛围中成长。受到宗教氛围潜移默化地熏陶。再加上他后来受欧洲资产阶级泛神论的影响。接受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所以他在颂神的同时也在宣扬“泛爱”思想。所以他的精神、创作便有着独特的风格。充盈着宗教的爱的浓郁气息。

泰戈尔认为。宇宙的最高本体是一种精神的实体。称之为“梵”。不过。作为诗人哲学家。他更喜欢从诗人的形象思维出发。把“梵”描绘成人格化了的神。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梵是以有形的形式出现的。而不是抽象的虚像。

作品中的母亲。从某种角度看。就是具有了人格的神。或者具有神性的人。宗教的神是无上的、崇高的、充满爱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纯真的。因此作品中的母亲。性情温柔敦厚。虔诚、平静、持重。集人类美德于一身。同时对精神世界的信仰有着完全的皈依。

这种宗教教化、思想熏陶下的母亲又如何会因孩子的一时不见而着急、担心、惶急?“你要是叫道”。这只不过是母亲在一种平和心态下对不在眼前的孩子的亲切的呼唤。而不是不知所措的大声呼喊。她并不“惶急”。 即使这种心情存在。也不会“与时俱增”。她只是轻缓地呼唤她所了解的、其实并未远离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又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母亲有的只是充满爱意的责怪。

这是一个内心充满爱与虔诚的信徒对人的信任。对善、对爱的信任的外在表现。这是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也是作品中母爱巨大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的源泉所在。作品的深沉的、美的触动力由此而生。而生之土壤就是印度传统的的宗教文化。正如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养生学的太极拳法。外观舒缓大雅而内含刚健之力。

泰戈尔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行。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兴趣。与他作品中的文学的庄严与美丽、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息息相关。

郑振铎在《泰戈尔传》中说:“他却是个爱的诗人。爱情从他的心里、灵魂里泛溢出来。幻化成了种种式样:母的爱、子的爱、妻的爱……一切都从他优美的诗歌里。曼声而恳挚地唱出来。”

泰戈尔提倡不排除物质方面但比它更高的精神生活层次。他的哲学以“爱”为归宿。追求完美的“爱”的精神世界。在他的散文诗里常常有着宗教意义的、更为广博的爱。最高尚、纯洁的爱。《金色花》中便蕴含着这种庄严的、美丽的爱。我们在欣赏、解读时是不能忽视它的。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意义自然不可等闲视之。在金色花的林荫之下。人不自觉地也会受到圣洁、纯真、至善的精神气息的浸润。而变得沉稳、至真、至善、至诚。母亲祷告前沐浴。便是要洗去身上的尘土与尘俗。还原本色。这样的人。尤其是女性。更何况是一位母亲。她所受到的影响该是深远的。她身上所散发出的气息该是浓郁的。那么此时。她会像凡夫俗子般惊慌、焦急吗?

因此小编认为。“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这一句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关切的责问。是面带微笑的责怪。是母亲知道孩子故意与自己“捉迷藏”重新出现在眼前时的“明知故问”的喜悦。这喜悦的背后是母子之间的和谐融洽。是母子之间的充分的了解和信任。

作品中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精灵般的童真童趣自不必再多谈。发表论文。母子之情。关于母性问题。泰戈尔认为母的牺牲精神和爱的精神。是最纯洁的高尚的利他的道德的势力。人们在生活中应尽量把这样的精神充实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你曾存在于我孩童时代玩的泥娃娃身上;每天早晨我用泥土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反复地塑了又捏碎了的就是你。” (《开始》)

“当我的声音因死亡而沉寂时。我的歌仍将在你活泼的心中唱着。” (《我的歌》)

“……他(孩子)现在是在我的瞳仁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 (《告别》)

《新月集》里的这些心灵表白清晰地显示出母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染力。这是灵魂深处的情感和力量。

泰戈尔向往崇高的理想。并且努力以实际行动实现理想。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自然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小编有话

应该说。《金色花》中的母亲完全受到宗教教化。追求真善。她是令人敬慕的、完美的、圣洁的、崇高的母亲形象。她是泰戈尔心中理想的、美好的。符合宗教信仰所期望的母亲形象。或许可以说。她的指引意义、理想意义要大于她在作品中的实际意义。因而作品中圣洁、崇高的母亲便凭着崇高、理想与人格化了的神性放射出熠熠光辉!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qq魔域3781(魔域新手必知操作)

请用语音读文章在《魔域》中有很多大神玩家。就像水儿、枫总、龙哥这样的名字。很多玩家[...

电商运营课程内容(黑马电商运营课程表)

请用语音读文章一个电商小白想入门电商运营。首先得先问问自己对这份事件了解多少。能付[...

2022年十大贺岁电影(贺岁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请用语音读文章每年大家都会苦恼过年看什么电影。大过年的谁都不想浪费时间在烂片身上。[...

搜索网站会被警察局查到吗(那些不为人知的搜索网站)

请用语音读文章分享一些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却是十分实用的搜索网站。相信可以给你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