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药蛋派”的创始人,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怎样的美学风格?
首发

作为“山药蛋派”的创始人,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怎样的美学风格?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朴实无华。不雕不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贴近民众。使人喜闻乐见。

其他观点: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创始人。是著名的乡土文学作者。主要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迀》、《三里湾》、《登记》、《锻练锻练》。赵树理把自己的作品通称为\”通俗故事\”。就是用群众口里的活语言。去写群众自己生活里发生的事情。让群众读得懂。赵树理作品最突出的成绩是成功地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其主要艺术成就是:

1、 表现了全新的主题。全新的生活。而以表现农村农民生活为主。

2、为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如小二黑、李有才。小说《小二黑》中的小二黑和小芹都是带着新人的特色出现在作品中的。他们在新社会里树立了新的道德标准。新的思想品质和新的理想愿望。在恋爱婚姻问题上。他们完全摆脱了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旧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公开、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要求。二诸葛给刘二黑收了一个八、九岁的童养媳。二黑不认帐。他对父亲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小芹也不承认她母亲给她订的婚事。把彩礼扔了一地。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表现了他们敢于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是翻身农民的代表人物。

3、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贡献重要力量。在人物描写上。他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刻划人物的传统方法。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身的行动和语言。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常用外号、特殊的语言。点出人物某一个方面的特征。如\”二诸葛\”、\”三仙姑\”、\”不宜下种\”、\”米烂了\”、\”恩典恩典\”等。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情节中。往往采用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通过细节描写。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农民的代言人。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语言的通俗大众化。赢得了广大农村读者喜爱。



其他观点:

赵树理。一代文学大师。“山药蛋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无不散发着质朴自然。浓郁的乡土气息。

赵树理

作家的根深植于广大农民的沃土之中。他的审美情感与农民有着深度的融合。农民的喜怒哀乐。性情、秉性、志趣、爱好等等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形容尽致的体现。这样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质朴自然的表达。浓郁的地域色彩;

2、风趣的人物外号。逼真的人物性格;

3、诙谐幽默的语言。轻松欢快的基调。

01 质朴自然的表达。浓郁的地域色彩

文学作品的写景。这是每个作家都着意苦心经营的一个方面。赵树理笔下的景物。如对大自然的赞美。不但写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而且十分逼真地表达出了农民的心理。

比如。同样写山。同样写山的可爱。与古代的山水诗相比。赵树理的作品。其情趣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赵树理写山。既不纯粹是对大自然的欣赏。也不是把它当作归隐避世的适意所在来歌唱。更不是思乡游子面对关山阻隔的悲凉感叹。而是别具一番美学情味的。

如他在秧歌剧《开渠》中这样写出:

“到山头你能把娘家望了。山腰里地势高屋里不潮。有棘针到秋天能吃酸枣。长下了荆蓬拢不缺荆条。有烂草咱把它沤成肥料。干蓬蒿起来能当柴烧。到夜里关住门不怕狼叫。吓麻雀灭野兔全凭老雕。”

不生长在山区的人是没有这样对山的执着的爱的。农民是质朴、爽直的。同时又是勤劳、勇敢的。他们有着自己的追求。再看五十年代改造山村的宏图:

“这片坡修边堰能淤平了。这凹里修梯田步步登高。这一边栽下了柿子梨枣。那一边再栽些苹果核桃。岭头上栽松柏能长木料。沟岸上又栽些桑树柳条。”

赵树理写的山。可真是农民眼里的山。在农民看来。自然界只有与劳动生产连接起来。能够为人类创造财富。它才是美的。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原理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能使人产生美感。就是由于里面包含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征——实践中的自由创造。”

何谓自由创造?即按照人类认识到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物质活动。

因为地里有稻麦的菜蔬。因为山上有果树和羊群。地才显得美。山才显得壮。所以。赵树理笔下没有春天的牡丹。夏日的芍药。也没有秋菊、冬梅。却描写了遍地的瓤子、丝瓜、茄子、辣椒、白肚子的扁豆英、金黄色的金针花。喷发香气的甜瓜……他觉得这才是美。

这是一种从农民的劳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美感。赵树理的作品为什么能吸引广大的文学修养不高的农民。这与他对生活的审美感受密切相关。

劳动创造了财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勇敢、灵巧、力量等品质。在艰苦劳动中孕育着成功的巨大喜悦。

景是农民眼里的景。人也是农民心目中的人。如短篇小说《套不住的手》中如此描写老劳模陈秉正的那双手:

“手掌好象四方的。指头短而粗。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面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象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象用树枝做成的耙子。”

赵树理塑造的陈秉正老人。凭着这双手。在解放前刨开了山顶上的十几段地。他这双手垒过石头地堰。从来不会塌壑儿;经这双手压成的熏肥窖。从来也不会半路熄了火;至于犁、种、锄、收那些普通活计。更是没有一样会落在刀下的:

“这双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常用荆条编成各式各样的生产用具。破荆条不用牛角塞子他做起细活计来。细得真想不到用这手做成的。他用高粱杆儿扎成的‘叫哥哥’笼子。是有窗有门。窗格子还能做很多不同角度的图案。图案中间的小窟窿。连个蜜蜂也钻不过去。”

正因为这双手和他的一颗不服老的淳朴的心。才赢得了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才受到山区人民的尊敬。赵树理曾说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有远大的理想。一声不响。勤勤恳恳地在那里建设社会主义。别人知道他。是这样干。别人不知道他。也是这样干。”

赵树理热爱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他曾在《花好月圆》一文中说:

“若说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我认为写这样的人最有力量。”

陈秉正老人。就是赵树理在对生活有着深切感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在他的身上集中概括了农村杰出劳动者的优秀品质。

赵树理在描写陈秉正这个老模范的时候。采用了特殊的手法。以“手”传神。巧妙地通过对人物一双手的集中描写。来显现他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形象发出夺目异彩。这种审美观点。与农民是相通的。

02 风趣的人物外号。逼真的人物性格

赵树理在他的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美丑观点。以及爱憎感情时。也富有农民们表达情感的特点。

他把中国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与民间艺术及农民的欣赏习惯有机结合起来。如用外号来加强读者对人物的形象感。识别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民间艺术常用的一种手法。

农民们也喜欢用外号称谓人物。作家本人曾说:

“外号啊。有人说太多了。不过我想外号这个东西很好。它便于人们记忆。譬如《水浒传》里的人物。人人都有一个外号。黑旋风。豹子头。花和尚。及时雨。浪里白条……这些浑名很容易被读者记住。外号常常是人物性格的标志……农民差不多都有外号。但他们不一下子都告诉你。只要我慢慢跟他们熟悉了。他们都会告诉你的。你听得多了。会觉得农民的智慧的确很丰富。取以外号挺适合这个人的性格。我不过是把这些人物每人配了一顶合适的帽子罢了!”

取外号这种方法是从农民那儿学来的。必然得到农民的喜爱。这与迁就。迎合不同。因为赵树理学习这种方法。在于利用它在艺术上的长处。以丰富其表现力。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外号的作用:

“这正如传神的写意画。并不须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只要见过被画者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谁。夸张了这个人的特长——不论优点或缺点。却更知道这是谁。”

古代的《水浒传》是使用外号最多最好的。在现代作家中。赵树理是使用外号最突出也是最杰出的。

比如《锻炼锻炼》里的“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外号很准确地揭示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个性。勾画出人物的形象。

小说中那段对“小腿疼”的介绍。意趣盎然。它诙谐地说明了像“吃不饱”其实吃得很饱一样。“小腿疼”其实腿一点也不疼。

读者清清楚楚地看到。他们所说的“不饱”或“疼”不过是用来对付集体、图谋私利的一种手腕罢了。同时这两个人物的外号也非常生动地反映了她们好吃懒做、不讲理。偷尖耍滑等等的缺点。

又如早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典型人物的《小二黑结婚》里的“二诸葛”和“三仙姑”等。像这样的事例在赵树理的作品里很多。这里不一而足。

这些颇具幽默韵味的外号。不仅有助于显示人物的本相。而且其中无不饱含着赵树理对后进行为的揶揄之情。

03 诙谐幽默的语言。轻松欢快的基调

赵树理的作品多呈现着诙谐幽默的色彩。轻松欢快的基调。或者说是一种带有喜剧的色调。它是翻身农民欢乐情绪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带着时代特征的。因为赵树理写作的时代。农民们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力量表现出信心。

所以。赵树理的幽默是胜利者发自内心的欢快的笑声。是一种劳动者的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但是。赵树理不回避矛盾。不管是写斗争的困难、挫折。还是写落后的事物。都不会给人以沉重的压抑之感。

尽管有些事情本身是痛苦的。不过赵树理不从这些方面去加强它。而是从其它方面加以巧妙的处理。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赋予轻松的调子。

例如。《李有才板话》中的李有才所受的阶级压迫算是够惨重的。但赵树理却用“开心话”表现他的境况:

“吃饱了一家不饥。锁住门也不怕饿死小板凳。”

这话十分符合久经沧桑、熟谙世故的李有才的“气不死”的性格。同时也是有意把“伤心话”说成“开心话”。

同样写太行山区妇女翻身的《漳河水》。用了这样的诗句来倾吐悲苦:

“声声泪。山要碎!问句漳河是谁造的罪?桃花坞。杨柳树。是漳河流水声呜呜!”

这是含着血和泪的控诉。再有。《孟祥英翻身记》中的孟祥英所受之苦。比之《漳河水》中的三位妇女。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赵树理却并不渲染悲伤和苦难。(虽然也写了受苦的场面)

在“气不死”一节中写孟祥英被关在门外。不准进屋睡觉:

“后来她坐在屋枪下。哭着哭着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婆婆睡得呼啦啦的。丈夫睡得呼啦啦的。院里静静的。一天星斗明明的。衣服潮得湿湿的⋯⋯。”

这也够悲惨的了。这湿的衣服既是露水。也是泪水浸湿的啊。然而这里却连用两个“呼啦啦”这种轻快的象声词。那静谧的院落。明亮的星星。竟还有点恬静的抒情味。

这样的处理也是赵树理风格所在。因为他要强调的不是“苦”。而是“翻身”。当丈夫来打孟祥英时。赵树理写道:

“孟祥英不只不挨。不躲。又缴了他的械。”

时代变了。旧人物在家庭中也不能驾驭形势了。这就是赵树理要强调的。这充分说明风格、色彩除了时代的因素。还包含有赵树理的个性特点。

幽默、风趣常常被赵树理作为一种讽刺的手段。来达到批评的效果。比如《套不住的手》中写陈秉正设法教一个半辈子直腰锄地。生在农村不会干活的人。

赵树理给他取名“郝和合”。这个名字念快了就成为“哈哈哈”。写郝和合的懒。不说他的手不用力。不得劲。而说:

“锄一锄。锄头蹦三蹦。锄头蹦到草上就锄了草。蹦到苗上就伤了苗。”

这就是把抽象叙述化为具体形象。轻俏的三言两语。就把郝和合吊儿郎当的神态活画了出来。起到了批评教育的效果。

再如《锻炼锻炼》在叙述介绍“吃不饱”的思想性格时。很自然地锲入一段张太和在张主饭碗里发现一根面条的描写。它不但使情节曲折语言含蓄。而且使人物形象更明朗、充实。“吃不饱”的自私。张信的无能。张太和调皮都显现在这一颇具喜剧韵味的画面里。这是以谐趣衬托出丑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而在写“小腿疼”被斗服时。写出她一改先前凶狠骂人的常态。竟口吃起来:

“交交交代什么呀?”、“不不不那是我一句话说错了!”

这寥寥两句话。将她的六神无主。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了“小腿疼”不断变化的说话语气。加之摹拟她那瞬息万变的神态表情。这一场面简直就像一幕闹剧。使人犹如亲临其境。亲见其人。

而作品的讽刺力量就蕴藏在对后进丑态的尽情的批评上。把一个惯于耍赖使泼的老婆子写得栩栩如生。

但这些描写并非恶作剧。故意往人鼻子上涂白粉。而是对那些后进人物的调侃、戏谑。设法让人发笑。主人发出的笑声既是嘲弄的。又是欢快的。善意的。让笑声轰毁旧事物、旧思想。含笑地向过去告别。迎接新的生活。

总而言之。赵树理与农民有着非常紧密的血肉联系。他对农民的生活、思想、心理、喜好等有着深刻的了解。所以。他塑造农民形象时。能将其审美情感与农民深度融合。很自然地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梦往神游。将其心曲微隐。尽显笔下。

因此。他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跳动着的是农民的心。血管里流着的是农民的血。说的是农民的语言。这就使得他能以自己的、历史的与农民心愿相统一的真实性扣响着人们的心弦。这种与农民的审美情感深度融合的美学风格。散发着当地农民特有的色、香、味。

回答完毕。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现在适合入手苹果x系列吗?如果要买哪种好一点?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不建议购买。支持国货。其他观点:不联系!其他观点:[&hel...

釜底抽薪是怎么回事?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指彻底解决问题!其他观点:每次[&he...

#乐活周末#南京附近有什么好玩好吃的生态农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生态农庄。又称农家乐。答主去了几个。推荐下吧。真的不错呦[&...

为什么那么多骗人的副业,而且还那么多人上当?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因为骗子太了解人们的心里了。谁不想发财?谁也知道天上不会[&...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8:53:55

    农民,赵树理,人物,外号,作品,自己的,秉正,这是,语言,的人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8:53:55

    没想到大家都对作为“山药蛋派”的创始人,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怎样的美学风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8:53:55

    朴实无华。不雕不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贴近民众。使人喜闻乐见。其他观点:赵树理是\”山药蛋\”派创始人。是著名的乡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