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是历史上臣放君先例吗?
首发

《尚书》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是历史上臣放君先例吗?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题目。可能需要分两个问题来讨论。

第一个。“《尚书》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的问题。

《尚书》。原来称《书》。有今文和古文之别。

今文《尚书》。是原来的秦博士伏生。在西汉初口授。弟子们用汉隶记录而成的。所以叫今文。

古文《尚书》。分几个版本。有孔子家传本、汉皇家藏本、河间献王本等。因为是用秦之前六国文字书写的。因此称古文。

古文《尚书》二十八篇。今文《尚书》拆分了一篇。成为二十九篇。但是。不论古文本还是今文本。里面都没有记载本题目内容的《太甲》三篇。

《书》或者《尚书》里。有没有《上甲》篇目呢。还真可能有过。

证据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公孙丑上》和《离娄上》中。有“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并注明引自《太甲》。

此后。《礼记》的《表记》、《缁衣》、《大学》里。也引了《太甲》的只言片语。

以上的引用。并没有提到伊尹放太甲这件事。

一百余年后的东汉。发生了一件事——和帝时期的大臣张霸。自称发现了一百二十篇的古文《尚书》。但是很快被发现。这部书是他伪造的——他把今文《尚书》的二十九篇。拆分成数十篇。再以《左传》和《书序》作为收尾。把戏被拆穿了。但是所谓《百篇书序》流传了下来。还被说成是孔子所做。

再往后。就是又晚了二百多年后的东晋。元帝时的豫章内史梅赜。献了一部所谓孔安国作传的伪古文《尚书》。此书五十八篇。在这部伪古文《尚书》里。有《太甲》三篇。

题目中说。“《尚书》载云云”。大概指的就是伪古文《尚书》所载了。不过。这部书中《太甲》关于伊尹的内容。基本来自《史记.殷本纪》。

司马迁写《史记》。对于《尚书》很重视。前所述及的古文《尚书》二十八篇和今文《尚书》扩展为二十九篇。太史公能够使用的材料。都用上了。

这是因为。今文经学的泰斗人物伏生。就是司马迁的老师。同时。古文经学的翘楚孔安国。也是司马迁的老师。

于是。第一件事。司马迁所引用的不论是古文《尚书》还是今文《尚书》。都没有《太甲》;第二件事。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还参考了许多其他的史料。以及自己在民间搜集到的古史信息。

比如。《书》中可能曾有《太甲》篇章。孟子已经说到了。可是后来佚亡了。司马迁也没能看到。但是。《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宫”。就比孟子更早了一百年以上。司马迁采用了。可能还有其他古籍。

甲骨文的出土。验证了司马迁《殷本纪》的高度可信性。因此。现代的学者。对于《殷本纪》中所载伊尹的事迹。绝大多数持认可态度。

《古本竹书纪年》说。太甲被放后。曾自桐潜出。刺杀了伊尹。北宋刘恕在《通鉴外纪》中。斥之为“流俗妄说”。以后也就没人再提此事了。

至于“伊尹放太甲于桐宫”。或许是史上首次“臣放君”。如果“太康失国”不算的话。

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臣放君”。而在于为何“放”。“放” 后又如何了。

如果伊尹放太甲于桐宫。然后自己称王。这也就和“后羿代夏”没了区别。

而伊尹不同。

他是辅佐成汤的功臣。成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夭。于是由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可是。太甲“不明”。暴虐、乱德。于是伊尹不得不放逐太甲于桐。

这期间。伊尹一方面对太甲加强教育疏导;另一方面。又不能令王位空缺。因此扶太丁之弟、太甲之叔丙为“代王”。自己则如《殷本纪》所说。“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他履行的。是“摄政王”的职责。

在伊尹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之下。太甲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翻然悔过。伊尹又将其迎回。重登王位。并成为一代明君。

对于伊尹这一系列操作。《孟子.尽心上》评价说:“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这是说。毁誉也只在“一念之间”。

太甲重登王位后。仍然倚重伊尹。《诗.商颂.长发》云:“是为阿恒。实左右商王。”《史记.殷本纪》说。“阿衡”就是伊尹。

伊尹的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可能呢?或许是有的。

西周初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其实也是靠周公辅佐的。以致武王的兄弟们发起三监之乱。说周公想篡夺王位。于是有了《尚书.大诰》。周公以一口周原的陕西方言。代成王发布公告平定叛乱。

在已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关伊尹的占卜共130多条。数量多与很多后来的商王。

从这些卜辞中可以看出。伊尹受到历代商王室的高度尊重。并接受隆重的祭祀——

他能够附祭于商先公上甲和第一位先王成汤;伊尹与上甲以前的先公高祖一样。成为后世商王祭祀、求年、求雨的对象;伊尹与商王受到的祭祀待遇一样。

从祭祀的排列顺序来说。伊尹重于太甲、而“代王”丙又排于太甲之后。这也说明。伊尹先放太甲;然后扶丙为“代王”。他行摄政之职;三年后。又迎回太甲为王。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是可信的。

其他观点:

后羿代太康。《归藏易》借者起射羿而贼其家。久而其奴。解:后羿篡位后。不理朝政。四岀游猎。将政务交于寒浞。浞乘机射杀羿。占羿妻生子。占位六十年后夏复位。。


《竹书纪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以上是本人从网电子版购印)

其他观点:

臣放君。顾名思义。即是臣子逼迫其君下野。自己取而代之。或是摄政代管。或是另举他人为君。这种事情历史上很多。即便是在伊尹放太甲。在殷商之前。也不乏其例。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吧。

一。颛顼绝地天通与共工氏怒撞不周山。

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辈人物。他是昌意的儿子玄嚣的侄子。玄嚣是黄帝的儿子。玄嚣即少昊金天氏。颛顼生于若水。而实际主要生活在穷桑。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附近。颛顼在称“帝”之前。袭承了玄嚣金天氏这个称号;在黄帝死后。他上位。取代黄帝。称之为帝颛顼。

如此。颛顼在称帝字之前。他是少昊金天氏。是东夷族群的领袖。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絮诚以祭祀。一一《史记*五帝本纪》

以上几句。是司马迁对颛顼的评价。

共工。或共工氏。他是炎帝的玄孙。和颛顼基本是同一时期的人物。

黄帝击败炎帝。炎黄联盟。共工氏。他和少昊金天氏一样。也是部族领袖。大致也属于东夷或东南夷族群。

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桂。地维绝。天倾西北。一一《列子*汤问》

绝地天通。上面讲的共工怒撞不周山。和颛顼绝地通天。其实是一回事情。即是颛顼与共工争黄帝的位子。炎黄联盟首领之位。结果是少昊氏胜出。称帝颛顼;而共工氏败北。“怒撞不周之山”。

共工为什么怒?同为炎黄联盟。他与颛顼一样拥有备选代黄帝的资格。炎黄江山轮流坐。也许定立联盟之初。就有这个盟约。

这样。那颛顼确实有可能就是臣放君的第一人。

所谓绝地天通。即是颛顼在打败共工。取得帝位后。重新整合东夷和东南夷。加强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和管控力。把各个部族首领都可以祭祀天地。勾通神人的资格给没收了。集中到一人身上。即是只有做为联盟首领的帝颛顼。才可以代民祭天。直通上帝。这就是“绝地天通”。

难怪共工氏要反对。要怒。最后去撞不周山。

二。放勋代帝挚立。称为帝尧。

帝挚与帝尧。是俩亲兄弟。都是帝喾的儿子。

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一一《史记*五帝本纪》

司马迁《史记》明示了帝尧是取代帝挚而立的。

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一一清人马骕《绎史》

这里讲是诸侯废了帝挚。是臣放君。

即便尧代挚。也是兄弟臣子取代了帝挚啊!

“尧幽囚。舜野死”。说的就是尧被舜放逐、舜又被禹驱离的事情。臣放君。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一一唐李白《远别离》

这是诗人李白的句子。认为尧舜都是被后任逼迫下野。是臣放君。

同样。类似的。屈原《天问》中也涉及到这些问题。太长。恕不累述。有兴趣的条友可以抽空看看。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一一《竹书》

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没汭。作《五子之歌》。一一《史记*夏本纪》

这是司马迁《史记》所载的。说明夏后氏的太康这个“后”。这个统治者。他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权。

太康无道。在位二十九年。失政而崩。一一《帝王世系》

同样讲了太康失政。崩。身死。被杀。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有穷后羿因民弗忍。一一《尚书*五子之歌》

这是《尚书》上的内容。

东夷族有穷氏后羿。杀死了夏后氏太康。取而代之。这个羿加“后”字。正如同夏后氏启一样。上古有三皇。有五帝。到夏启时代。称之为“后”。后羿上位。臣杀君自立。狠多了。

同样。屈原《离骚》中也有提及。

伊尹自商汤立国。建立殷商起。共辅佐了成汤、外丙、中壬四位商王。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任。帝中任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一一《史记*殷本纪》

诡异的是。成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辛。不明不白的死了;立的太丁的弟弟外丙。在位仅三年又死了;又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王。竟然四年后又死了;然后伊尹把太丁之子太甲扶上了王位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一一《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认为。伊尹不仅放逐了太甲。把太甲给幽禁了。而且。伊尹还取而代之。自立为商王。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一一《竹书纪年》

《竹书》认为。太甲重新登上商王之位。是经历过一场宫廷惨斗的。最终。太甲杀死了伊尹。才得以重新回归商王之位。伊尹这个四朝老臣。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我们知道。上古时期的王。往往就是部族的大祭祀。大巫。他有勾通部族与上帝的能力和责任。这个直接关系到王的权力的大小。对部族的掌控能力一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殷商时期。依然处于巫权和王权交合的状态。王权和神权还没完全脱离。

商王太甲与大巫伊尹之争。实际上就是王权与神权之争。

殷商重祭祀。史书和现代的考古研究都可以佐证。殷墟就在我身边不远。咱是正统的殷商后裔。是东夷少昊金天氏的流传。

所以。即便太甲处决了伊尹。也必然会严格控制风声。并依商王之礼厚葬。祭祀。这是个聪明的王。聪明的办法。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把身份证号码作为每个人的电话号码,你认为可行吗?有什么利弊?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我认为不可行。就像高铁列车复兴号不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

山西的坍塌事件警示我们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山西坍塌事件警示我们什么?实际上。山西的这次坍塌事件。[&h...

王者荣耀:玩家曝出五虎将关羽皮肤,虽绿的发慌,但品质还算上乘,这是真的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相信大家最近一段时间都在期待着一款皮肤。那就是五虎将中的[&...

如何看待郑渊洁称部分作协作家“虚伪、不具备写作才华、沽名钓誉且不择手段”?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对于郑渊洁先生的说法。本博表示完全赞同。在庞大的作家队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9:18:49

    尚书,史记,太康,今文,后羿,古文,本纪,颛顼,祭祀,炎黄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9:18:49

    没想到大家都对《尚书》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是历史上臣放君先例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9:18:49

    这个题目。可能需要分两个问题来讨论。第一个。“《尚书》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的问题。《尚书》。原来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