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首发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邀。

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这个问题犹豫了蛮久。有点不知道如何说起。

如何入手赏析王建作品

王建这首作品流传很广。但也就是七绝一首。才二十八个字。从古到今的人早已经把这首诗分析透彻。如果要照搬那些分析。总归是重新咀嚼。毫无意义。但是又实在难以找到另外的突破点进行鉴赏和夸赞。

王建作为中唐一个下层官僚。一生潦倒。所以他的作品是接地气的。关系民间疾苦的。像大多中唐诗人一样。他既没有李白的才和傲气。也没有杜甫的忧患意识。更没有王维的闲适空灵贵气和佛气。同时由于李、杜、王在盛唐转中唐这个关键时期。已经将唐诗的形式、意象推高到后人无法企及的地步。中唐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看上去好像格律成熟、写诗是家常便饭。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前人高峰实在太高。完全遮蔽了他们写诗的突破方向。

所以中唐诗人。除了那些在细化路径上走出自己特色的几位。如李益的边塞诗。刘禹锡的怀古诗。韩愈的散文入诗。李贺的鬼怪诗。其他人多少都面临着创作困境。

中唐诗人。技巧娴熟却诗思困顿。

王建的这首作品好吗?当然好。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但是你要说能好到哪里去呢?盛唐之中王昌龄、王之涣、李白这种类型的七绝多的是。特别是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不但写得好。还对七绝的格式、文体规范、思路走势做出了界标一样的贡献。

王建的这首诗其实完全就是唐诗七绝模板之下的一首作品。当然好。

“中庭地白树栖鸦”。“平平仄仄仄平平”。注意“白”字为入声字。所以是仄声。这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言绝句。押平水韵“六麻”部。

根据相对原则。第二句的平仄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冷露无声湿桂花”。同样“湿”字也是“入声字”。所以这一句平仄也是严合的。

根据相粘原则。第三句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今夜月明人尽望”。“平仄仄平平仄仄”实际上就是一、三不论的合格律句。

最后一句仍然和第三句相对。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里要注意“思”字在古时候是个多音字。在表达心情的时候读第四声。是个仄声字。这里并没有失替。依然是符合格律的。

这首诗是一首比较标准的近体格律七绝。在体式上是不可能出现标新立异的。

格式平常。自然就是好在内容描写和意境提升了。我们曾经讲过律绝的普遍文法(格律诗专栏)。无非就是在律诗的“起承转合”下进行缩减。同时因为字数减半。无法像律诗一样完成整个诗意的回环。所以在“转、合”两句相对自由。更讲究“转、放”。将诗意在第三句转变蓄力之后。高高地发射出去。给读者以诗意未尽。意在言外的感觉。

这就是绝句写作的“留白”技法。

同时由于三四句的不同寻常。在句式上最好能与众不同。对诗意做出强调。如否定句。疑问句。限定句。总之必须做出诗意上的跌宕起伏并成功留白。才能算得上好的绝句。

我们看王建是如何做的。

首句“起”。“中庭地白树栖鸦”。承接诗题《十五夜望月》。交代诗人所处环境。拣选了“地白”、“栖鸦”的意象构成一幅清冷寂静的月夜画面。这是正常的起兴写法。

第二句“承”。“冷露无声湿桂花”。继续深化描写景色。用意象寓情于景。打造一个清凉、静谧的情境。同时用桂花挑明这是秋夜。又是十五。最是月白云淡。金桂香袭的好时节。这么好的时节。自然适合赏月。这么好的月色。自然适合思念。

这首诗还有个名字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杜郎中。也就是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

第三句“转”。“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再写景。转到人的活动来。中秋之夜。普天之下的人都在赏月。所以“人尽望”。但是也做好了铺垫。大家都在赏月。那诗人有何不同呢?

第四句“结”或“放”。“不知相思落谁家?”大家都在赏月。有几家在相思中煎熬呢?这是个疑问句式。其实就是加强的表白。我在思念你啊。你是否也在想我呢?

这种对对方的思念。并为明言。只是借普天共赏之时。相思如月光下落。你我是否共浴相思月光之下的质疑。表达自己的情谊。短短二十八字无法言尽。却勾勒出诗人思绪方向。让读者跟随诗句。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与诗人发生共鸣。

而这种共鸣是有普适性的。每一个在月亮下的有情人。都会被王建的诗句打动。心领神会。这就是诗歌这种文艺作品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通情”效果。

所以。你说这诗到底好在哪儿呢?

好在中规中矩的律绝格式(保障音律清朗)。好在盛唐风格的寓情于景(塑造美好情静)。好在找到了离人的共同思绪(上升整体意境)。好在千百年之后还能打动读到诗句的你我(读者感同身受)。

至于其他文学说辞。无外乎每个人的说法不同罢了。

其他观点:

引言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题

《十五夜望月》这个题目交代的其实挺多。“十五夜”说的是农历一个月的第十五天。这天恰好处在一个月的最中间。是月圆之时。人们常常于此时望月。我想可能因此这天被称为“望日”。诗人王建在这天就做了这件事——望月。月亮在古诗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它所蕴含的情感往往是思乡怀人。正如李白所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然这不是月亮唯一的含义。

中庭地白树栖鸦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往往入韵。这句中的“鸦”和后边的“花”“家”构成有押韵。押的是麻韵。其中“白”字是古入声字。所以当按仄声理解。

冷露无声湿桂花仄仄平平仄仄平

冷露、桂花这些意象都向我们在诉说。这是一个秋季。我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在一个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诗人王建有所感而写的一首诗。在讲上一句的“树栖鸦”时。我说乌鸦熟睡了。可能有人不以为然。我判断的依据有两个:一是诗人用的是“栖”字。与王维用“惊”字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意境;二是本句用“无声”二字。紧承上句的“树栖鸦”。同样描绘的是寂静无声的场景。“冷”“湿”二字先后出现。给前两句的写景蒙上了一层凄清冷寂的氛围。在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准备。这些都是景中含情的写法。

今夜月明人尽望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知秋思落谁家仄平平仄仄平平

诗人王建是哪种人呢?是一家团聚于中庭了。还是“千里共婵娟”的一类?从前两句的铺垫来看。我们的诗人不大可能是第一种人。应该是第二种人。一家团圆必是赏月的热闹场面。那么他就不会敏锐地发现“冷露无声湿桂花”了。最后一句诗人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虽然别人有没有“秋思”不敢肯定。但是自己肯定是有“秋思”的。“秋思”也就成了本诗的诗眼。这是诗人写这首诗最终要表达的情感。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个题目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中的“秋思”表达的就是对朋友的怀念。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首诗也就没什么奇特的地方了。这首诗之所以令人称道。广泛传诵。是因为这首诗写的不是一人之情。而是写出了人类的普遍情感。今夜月圆明如水。诗人王建能看到中庭地白。能看到乌鸦栖树。能看到冷露无声湿桂花。其他的人也是可以看到的。这是这个季节。这个夜晚普遍的一种景象。不是诗人所独有。只是被诗人发现了而已。几家欢喜几家愁。诗人发现的就是其中的愁。今夜满怀愁绪的岂止诗人一人?后世读诗之人中。尤其是在中秋之夜吟诵起这首诗。满怀愁绪的也不止一人。这首诗它引发了读者的感情共鸣。尤其是最后一句。代入感特别强烈。每一位读诗人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结语

王建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但是他的这首诗确实非常出众。我觉得主要好在以下几方面:

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非常简洁概括。形容月光只用一个“白”字。形容乌鸦只用一个“栖”字。形容露水只用一个“冷”字。形容桂花只用一个“湿”字。却非常好地营造出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让人身临其境。

抒情具有普遍性。引发读者共鸣。最后的抒情从个人的狭隘情怀中跳脱出来。写出了人类的普遍心理感受。代入感强烈。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炼字讲究。尤其是这个“落”字。将抽象无形的情绪写得形象可感。打动人心。可谓是一字千金。

其他观点:

您好。您的问题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好在哪里?

我是诗林撷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中秋望日怀人的名篇佳作。全诗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圆月悬空如镜。呈现出明亮圆满和美丽的视觉形象。清辉泻地。桂香浮动。令人陶醉。它曾激起多少诗人的灵感。迸发出万千诗情。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中。可以说俯拾皆是。这首七言绝句。既为其中的名篇之一。原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作者在中秋之夜为思念故友杜郎中所作。施总。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述。表达自己对固有无限的思念之情。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写亭中赏月之景。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一片银白如雪。很自然使人心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地白\”两个字。从视觉入手。写月色之美。给人清澄丶空明之感。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清净悠远的意境中。躁动不安的心也慢慢沉静下来。“树栖鸦”则是从听觉着手。因为即使月光清澈。也很难看到黑色的鸦鹊。想必是白天的时候。庭院中是叽叽喳喳。聒噪一片。而此时鸦鹊都安息下来。偶尔从布满银光的树丛中透出微微几声呓语。生怕惊动了这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借助感觉写月景。月夜渐深。凉气袭人。阵阵桂香扑鼻。伸手探桂。秋露不知何时已经把桂花打湿了。秋露降临本无声。而作者在这里用“无声”二字并非多此一举。因为如此寂静之夜应该连露珠的降临都听得见。只因我陶醉于这月夜美景之中。因而察觉罢了。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这圆月高照。万籁俱寂。寒气凝露之夜。作者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时比分拓开。从微观转为宏观。把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推向大众。有“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之意。在这秋高月明之夜。像我一样思念亲友的人应该不少吧?孤寂之感稍逝。那么万千离人之中。谁的相思最为深长呢?诗人猛然一提。将情感推向高潮。

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向朋友表达思念之情。所以很明显。诗人是为了说自己的秋思最真挚。采用疑问。“不知秋思落水家”远比直抒胸臆。更为意韵深邃。回味无穷。这里的“落”字化虚为实。心颖妥帖。质地有声不同凡响。仿佛那秋思。随着月光洒落人间一样。

这首诗写月景层次井然。有动有静。虚实结合。和谐统一;写思情。从具体到抽象。思绪缓缓晕开。情感层层推进。情景交融。含蓄委婉。情深意远。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新开店铺怎么推广引流量,增加销量?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做个抖音账号。然后把店铺地址或者店铺名搞再资料上。或者把[&...

Proe5.0适合装什么版本的外挂软件?求答?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野火wildfire不是Auto和中望的区别的PTC公[&h...

正在写修真、都市、玄幻题材的书,大家有哪些名字、有趣的情节分享?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玄幻修仙小说要学会挖坑。最好不要填完。留几个大坑。其他[&h...

如何推广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推广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可以用以下方法:1.通过自媒体[&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22:21:35

    诗人,这是,这首诗,中庭,望月,秋思,平仄,之夜,的是,今夜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22:21:35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22:21:35

    谢邀。王建《十五夜望月》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这个问题犹豫了蛮久。有点不知道如何说起。如何入手赏析王建作品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