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真的不是迷信!易经知识,你知道多少?
首发

易经真的不是迷信!易经知识,你知道多少?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易经》居“六经”之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哲学的源头。是智慧之学、道德之学。是中国封建科举时代必考、重点考的考科。当然不是迷信。

易经知识。《易经》原著、注解类、阐释类书籍。以及《易经》各种术数类书籍。我看过的书。摞起来大约近2米高。总体看。对《易经》六十四卦、易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阅读、理解、研究、思考和认知。对易经术数的八卦术、六爻、四柱、梅花易数、相术、堪域、奇门遁甲、六壬类书籍。有所阅读、学习、理解。有的懂得了其基本理论、方法。甚至个别术数有一定的操作经验积累。

但《易经》又是一个“其小无内。其大无外”、“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东西。其中有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更有术数学和各门各派具体的操作方法。所以。很难有人彻底研深弄透、完全掌握易经所有的理论知识、方法操作、丰厚经验。况且。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对易经有不同的视角、认知和观点。任何一个人对易经知识的掌握也不完全一样。

其他观点:

易经不是迷信。而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客观分析观察归纳成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一代代祖先不断修正整理出来的指导思想。后面的诸子百家各个学说派系都吸收融入了易经的智慧。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华民族能得以五千年传承。生生不息。追究源头就是得益于易经衍生出来的种种学术。中医治疗疾病预防瘟疫。天文历法指导顺应时节进行农耕。法家思想指导治国理政。儒家仁义道德观念指导修身齐家。道家指导敬天爱人寻求天人合一而不沉沦于物质欲望。兵法指导御敌平乱与外交。佛教流传至今。它的虚空。无常。六道轮回。十二缘起。地火水风。四圣谛。八正道。八苦。也于易经思想中的。无极。阴、阳两仪。天、地、人三才。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行。六爻。八卦乃至六十四卦互相交融暗合。例如易经所说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生生不息。佛经也说万事万物都是虚空相。都在不停变化。包括自己的身体。没有一个固定的你称之为你。当你说现在这两个字的时候。现在已经成为过去。

易经包含的周易六十四卦。是指导我们如何适时把握恰当的时机。不停的修正自己。创造有利条件。让我们如法的生存。并作出对前景的预测。许多人利用易经的预测功能去算命。看风水骗钱。导致大家都以为易经是迷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有。谁都无可奈何的事情。这就像是阴阳的功用。这个世界上有白天就有黑夜。善恶也是永远并存的。



其他观点:

文 | 谌旭彬

开门见山。先扔结论:

《易经》(本文所谈《易经》。均指包括了经与传的《周易》)是一部基于对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用以指导劳作、生活与管理的著作。书中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在九年义务教育时代。大体上就已经学完了。而且。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易经》的范畴。

当代国学市场上。有很多人在卖“解读《易经》”。在他们的嘴里。《易经》包容万象、蕴含无穷智慧。小可以启悟人生真谛。大可以解开宇宙密码。

别信他们瞎说。

《易经》产生于中国理性文明发端的商周时代。所以。当代国学界称之为“华夏文明智慧的源头”。这种赞誉倒也不算过分。问题是:

“源头”处的理性文明。必然是简单的、粗糙的、不成熟的。甚至杂入了许多错误逻辑在其中。但“国学大师”们一方面要赞誉《易经》是“华夏文明智慧的源头”。另一方面又要吹嘘《易经》无所不包高深至极。这就大大地矛盾了。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常识了。

这种自相矛盾的双重吹嘘。不仅仅存在于《易经》。比如。两千年多前。有个人发现光“煦若射”。然后在两千多后的今天。有人既赞誉他“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光沿着直线传播”。又歌颂他“启发了量子通信”。

一个刚刚触及光学常识皮毛的人。“启发”不了当代最前沿的科学成就。一本记载刚刚发端的理性文明的著作。也不可能高深莫测蕴含无穷智慧。

所以。回归常识。且来看看《易经》究竟是在说什么。

图:中华书局版《周易》封面

图:中华书局版《周易》封面

古人其实有过很精到的总结。比如《太史公自序》里说:

“《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

意思就是说:《易经》这本书。谈论的是天文地理、昼夜阴阳、四季时节、万物生用(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构成万物)的变化。

比如。《观》卦里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观测日月星辰。并此制定岁时历法。用于观象授时。就可以做到按季节合理耕种、合理采伐、合理劳休。不会误了事情。

司马迁之前。研究《易经》最权威的人是孔子。他专门写了《系辞传》上下两篇。来解释《易经》究竟在说什么。《系辞传》开篇。孔子就把问题说明白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意思是说:天象的变化为“尊”。地上的四季昼夜变化为“卑”(天尊地卑)。后者由前者决定。把这个道理说明白了(卑高以陈)。就可以在事物与现象中定出“乾坤”、分出“贵贱”(乾坤定矣、贵贱位矣)。然后。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中。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该“动”该“刚”。什么时候该“静”该“柔”(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也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划为同类。哪些物种属于同群。进而辨别出它们的吉凶。

翻译最末一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之前。要先解释一下——汉语里“象”、“形”经常连用。但二者的古义是有区别的。“象”通常指的是一种比“形”更高层级的存在(参考“大象无形”一词)。孔子的意思是:天上日月星辰雷电。是一种高层级的“象”。地上四季昼夜变化。是一种低层级的“形”。高层级“象”的运转。会引发低层级“形”的变化。

这是孔子所理解的《易经》的内容。

这些内容。显然没有超出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

图:《易经》四时八卦示意图

图:《易经》四时八卦示意图

以《易经》第一卦“乾卦”为例略作解读。就可以看到。孔子的理解是准确的。

乾卦的爻辞是这样的: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这里的“龙”。指的是“东宫苍龙”。中国古代天文学把周天星座划分为四个天区。分别是“东宫苍龙”、“北宫玄武”、“西宫白虎”、“南宫朱鸟”。每个天区由七个星座组成。合称二十八宿。“东宫苍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个星座组成(见《史记.天官书》)。

下面具体解释一下乾卦里的那些“龙”。

初九:潜龙。勿用——“初九”这一天。“东宫苍龙”还在地平线以下。是一条看不到的“潜龙”。在这一天。要用“勿”把民众集合起来。举行一场占卜活动——《说文解字》里说。“勿。州里所建旗。……所以促民”。是官府立起来的一杆旗子。作用是招呼民众;“用。可施行也。从卜”。“用”字的古意。与占卜有关。(注:《易经》的数字系统与今天不同。这个“初九”不同于今天标记月份日期的“初九”。有学者认为。这个“初九”指的是冬至日)

图:“勿”字的不同形态

图:“勿”字的不同形态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这一天的黄昏。“东宫苍龙”已经浮出了地平线。“在田”。民众是时候着手准备耕种了。“利见大人”。学术界的解释很多。有人认为“大人”是指导、监督民众劳作的官员。似有一定道理。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这一天。耕作者(君子。甲骨文中的“君”字。是一个向土穴中播种之人的形象;也有意见认为君子指的乃是东宫苍龙。终日乾乾的意思。是指东宫苍龙每天都很努力在朝着天空——也就是“乾”——上升)需要整天在田地里干活。即便到了傍晚也要继续努力。如此才能“无咎”。才不会违背天时。才算得上没有过错。

图:“君”字在古代的不同形态

图:“君”字在古代的不同形态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这时候的“东宫苍龙”。已不是“见”(部分出现在地平线附近)了。而是整个“跃”了出来。龙身全部离开了地平线。民众要好好劳作。才算不违背天时。才算没有过错(甲骨文的“渊”字。是一种外为范围、内有流水的形态。指的可能是塘坝一类的人工水利设施)。

图:“渊”字的不同形态

图:“渊”字的不同形态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东宫苍龙”终于飞升到了最高处。运行到了天穹的正中央。这时节是农作物能否丰收的关键期。负责指导、监督民众劳作的官员(大人)必须积极行动起来。

上九:亢龙有悔——这里说的是“东宫苍龙”运行到中天后。开始往回下落。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里说的是“东宫苍龙”的“龙首”隐没在了西方的地平线下面。但构成“东宫苍龙”的其他星座都还可以见到。“吉”。农作物到了收获的季节。当然是“吉”。

这些内容中的某些要素。比如“东宫苍龙”。今天的初中生是肯定不会再学了。但二十四节气之类的知识。显然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当然。以上解读未必全然准确。某些字词(比如“大人”)如何理解。学术界存在很多的意见分歧。但《易经》乾卦六龙。是一种按照“东宫苍龙”出现的方位来确定季节、指导劳作的知识模块。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后续“坤卦”里的“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等爻辞。也很明显是在指导节气(冰霜)和劳作(王事)。

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其走向理性。均是从天文学和气象学发端。这与原始农业社会的繁荣。须高度依赖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易经》所显示的。正是商周时期的中国人。想要依赖其在天文学和气象学方面长期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来构筑一种“世界的运作逻辑”的努力。

《易经》最基本的八个卦象。对应的乃是自然界的八样事物——乾为天。离为日。坤为地。坎为月。震为雷。艮为山。巽为风。兑为泽。以震卦为例。其卦辞是:

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虩虩。是恐惧的意思;哑哑。是笑声;匕鬯。是食具和酒。大意是:雷声让人惊恐。但其实没事。过后人们都会开心地笑起来。它的声音虽然震动百里。但人们的食具和酒都还稳稳拿在手中。所以打雷这个事。“亨”。是好事。不必害怕。

这段卦辞。显示古人对雷电这种自然现象。开始突破本能的生物性恐惧。在理性上有了其他认知。而这种认知被如此郑重其事地写在震卦的卦辞里。也显示当时之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理性认知还非常有限。

尽管认知有限。但人类一旦开启了理性思维的大门。就必然会有为世间万事万物寻求一种共通的解释逻辑的冲动。《易经》也不例外。通过对天文、气象、地理的观察。它把“天地日月风雷山泽”八样事物确定为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八个卦象之后。就开始尝试着要用这八个卦象来解释世上的万事万物了。

比如。噬嗑卦的卦辞是“亨。利用狱”。也就是讲刑狱问题。它的卦画是什么呢?是“离上震下”。离卦代表的是“日”(按荀爽的解释。日对应君王)。震卦代表的是雷。君王对治下臣民施以震雷之威。就是刑狱。这种不成其为逻辑的逻辑关系的构建。是后续卜卦工作的重要理论前提。

今人用以解释世间万物的学术工具。已经进步为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易经》时代那种以简单的“象征性对应”来构筑世界观的方式。早就被淘汰了——不过。这并不是说《易经》没有价值。只不过。它的价值在于文明史上的地位。而非在现实世界中有什么作用。

图:曾仕强。中国当代最成功的《易经》生意人

图:曾仕强。中国当代最成功的《易经》生意人

以上。谈了“《易经》是什么”。下面再简单说一下《易经》在当代国学市场为什么会被吹成上天入地无所不包的大学问。

首先。这与《易经》的存在形态。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作为产生于甲骨文和《诗经》之间的一种历史文献。《易经》的用词与先秦孔孟时代的文言完全不同。相当于一种“文言文中的文言文”。要理解它的真实含义。存在很大困难。这种语义模糊、名气甚大的著作。恰是做国学生意者喜欢的东西——如鲁迅所言。只要有人提出异议“说不好”。就会被指责“因为你不懂”。

此外。《易经》所涉内容驳杂。也很合做国学生意者的心意。谈天时、谈季节、谈耕作。也谈武力、谈刑狱、谈贫穷、谈管理……这种杂。本是理性萌芽阶段常见的“一勺烩”。中外皆然。但对做国学生意者而言。这恰恰给了他们极大的东拉西扯、自由发挥的余地。亦即比较好吹。

其次。中国的国学商业圈对《易经》的热衷。有着特殊的历史成因。

因国力虚弱。一些近代文化人物。曾肆意吹嘘过《易经》。比如。胡兰成曾扬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得感谢中国的《易经》:

“日本的明治天皇合于乾卦之九五。飞龙在天。当时的维新诸功臣多是以圣贤之学为根本。多样地多角度地理解道德。凭着纵横的才智转国运之大难为大庆。此诚得力于《易经》之教。”

但此类言论终属少数。顾颉刚、郭沫若、闻一多、李镜池等人对《易经》做历史考订时。早已不再将之视为一本如何神奇如何了不得的著作。

《易经》在学术界重新变成“了不得的奇书”。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展开过一场关于《易经》的大型学术讨论。讨论最集中的时间段。是1960年12月~1961年6月。主要讨论阵地是《哲学研究》《文汇报》《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参与者“多为教授学者。全面涉及了周易有关问题。分歧相当广泛”。期间有一种倾向。将《易经》“说成是几乎达到了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文知识界开始传播“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是受了中国《易经》八卦图的启发”、“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与《易经》八卦暗合”等似是而非的信息。

事实上。莱布尼茨通过传教士白晋看到八卦图时。已是发明二进制后许多年;说“二进制与《易经》八卦暗合”的。也是传教士白晋而非莱布尼茨。莱布尼茨看不懂八卦为何物。他只是接受了白晋提供给他的解释。根据二人间的通信。白晋如此解读八卦图的用意。是想透过制造东西方学术的这种“暗合”。寻到一条让中国人接受基督教的方便路径。也就是助力他在中国的传教事业。显然。这并不是一种严肃的学术意见。

同期。东方宗教爱好者、美国学者弗里乔夫·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1975)一书中。将现代量子场理论与《易经》对比。认为《易经》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动力学模型相一致。八卦图与强子的八重态相对应。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同样让国人兴奋不已。

“《易经》热”遂就此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门智慧无穷包打天下的近神之学。在国学市场上长盛不衰。

图:上世纪90年代初。媒体对《易经》热的报道

图:上世纪90年代初。媒体对《易经》热的报道

与莱布尼茨和卡普拉不同。在真正读过《易经》的杨振宁眼里。《易经》与二进制、量子物理这些现代科学毫无关系。相反。“《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代科学没在中国萌芽。是否与《易经》有关。不妨见仁见智。但杨振宁读了《易经》。没发现《易经》有什么特别高明的地方。这是一个事实。

简而言之。如何把《易经》的每一句卦辞和爻辞精确地读明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很深的学术功力;但要明了《易经》的大致主旨为何。只需要对相关严肃研究稍作涉猎。再加上一条“能够尊重常识”就够了。

什么是常识?

常识就是:

处于理性萌芽阶段的文明。必然是简单的、粗糙的、不成熟的。甚至杂入了许多错误逻辑在其中的。《易经》的深奥。在于它的文字很难被读懂。而不是它所记载的内容如何如何厉害到不得了。那是不可能的。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一线城市动辄几千万一套的别墅里面都在用什么家具?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大家好。我是Uliv致美。为您探索生活之美。几千万一套[&h...

有什么好看的日本校园剧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日本校园剧也分类的。校园暴力为主题的。类似于热血高校。[&h...

老板告诉空降来的经理:我只能给你搭台和权限,先立足、再立信,老板到底想说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老板就是告诫空降经理:不要采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管理方[&...

性价比远超Redmi!骁龙870+LCD护眼屏仅1799元起,为什么没人买?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感谢您的阅读!【性价比远超Redmi。骁龙870+LC[&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07:13:44

    易经,东宫,国学,周易,中国,的是,孔子,理性,形态,层级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07:13:44

    没想到大家都对易经真的不是迷信!易经知识,你知道多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07:13:44

    《易经》居“六经”之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哲学的源头。是智慧之学、道德之学。是中国封建科举时代必考、重点考的考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