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首发

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简单来说。晚年被贬。客死异乡。就连归葬故乡都要等上十年。

寇凖即寇准。字平仲。北宋名相。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直。不论对谁。他都是直来直去的。包括皇帝。

小学课本上有一首寇准写的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一年。寇准只有八岁。但却养成了唯我独尊型人格。并保持了一生。

上面这首诗足以证明寇准的神童特质。再加上他出身书香门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然不会出现伤仲永这样的悲剧。而是一路绿灯。20岁便考上进士。

寇准考中进士是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这一年的进士非常牛掰。出了很多大人物。被称之为“龙虎榜”。

苏易简榜中有登庸者四人:李沆、向敏中、寇准、王旦。其为参预及两禁以上者又数人。时亦号龙虎榜。——龚鼎臣《东原录》

这些人中。寇准是最为年轻的几个。本来年少有为。算是优势吧?可宋太宗偏偏喜欢年长的。认为他们持重。年轻人则太浮躁。年龄反而成了寇准的劣势。

有人劝寇准虚报年龄。寇准正色表示:“准方进取。可欺君邪”(我刚进门。怎么能欺君呢?)

这番话除了表现寇准的正直以外。其实还有一条。那就是自矜。寇准后来在自己的诗集里面就着重表现了这一点。他19岁前的诗作统统都标注了年龄。比如《寓居有怀》这首诗题目下的注是“时年十四岁”。19岁之后的就没有。简直是在坐等读者夸奖。

这个动作表现出了寇准爆表的自信。他相信以自己的智商。年幼成佳作。弱冠即登科。可以秒掉世上大部分人。他对于此是非常得意的。巴不得让人知道呢。又怎会故意隐瞒。

或许是宋太祖感受到了寇准的自信。选中寇准任大理评事。二十出头的寇准就此踏入仕途。

年轻人朝气蓬勃。自然胸怀大志。加上寇准也确实有才华。他的追求肯定是非常高远的。有多高呢?皇帝做不了。那就退而求其次。当宰相吧。普通宰相又太普通了。那就当个左右皇帝的宰相吧。

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范仲淹

檀渊之役。的确是寇准一生中最为风光的时刻。他让宋真宗往东。宋真宗就得无奈往东。不管哄着骗着乃至要挟着都不是事。只要皇帝听话就好。看着比较反动。结果却是好评(大忠)。

其实别说宋真宗这根软葱。就是他老爹宋太宗。对寇准也是又爱又恨的。

在经过九年打拼后。寇准干了一件载入史册的事——摁皇帝。

一次奏事过程中。寇准进谏。由于忠言逆耳。宋太宗听了不爽。想走。寇准一看小样儿。踏步上前就抓住宋太宗的衣角。把他拉回来坐下。听自己把话讲完。更重要的是。宋太宗不怒反喜。夸赞寇准是自己的魏征。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

夸赞归夸赞。毛了也是会搞人的。寇准很快被升入枢密院。但他跟知院张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以至于当着皇帝的面大吵。宋太宗很生气。两方全部贬斥。

不过没多久宋太宗就觉得灭了寇准感觉不对。又把他叫回来了。在寇准的建议下。宋太宗立赵桓为太子。也就是日后宋真宗。

从立储这点来说。寇准是坚定站在宋真宗这边的。宋真宗继位后。也有心拜寇准为相。谁承想。拜相没多久。寇准就“绑架”了宋真宗到澶州前线。

寇准在檀渊之役的表现可谓挽救北宋社稷于倾覆之中。要是任由宋真宗迁都。宋朝的未来可就是未知数了。哪怕在这个过程中寇准无数次强暴了皇帝的意志。但这个功勋还是永留史册。让他有了大忠之名。

可在大名之后。还有寇准自身的不足。他太过自信。或者说自负了。

通过对皇帝的气场碾压。寇准越发坚信“老子天下第一”。就连皇帝也得听他的。更别说那些大臣了。这也使得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再加上他心直口快。一张嘴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包括朝臣、后宫乃至皇帝在内。对他都颇为不喜。在这种情况下。寇准被贬。只是时间问题了。

寇准有一个宰相应有的胆识和气魄。却缺少一个宰相应有的气度和雅量。他狭隘而且偏激。讨厌的人他往死里踩。喜欢的人就各种提携。要命的是。寇准看人的眼光非常不准。他所亲善的都属于那种落井下石的小人。其中对寇准打压最狠的。就是丁谓了。

丁谓有才。却缺少一个伯乐。寇准就充当了这个伯乐。一手把丁谓栽培起来。然后被这头千里马给踢死了。

寇准看不准人。有人看得准。那就是被尊称为“圣相”的李沆。他当宰相时。寇准曾向他力荐丁谓。李沆没听寇准的。寇准追问原因。李沆认为丁谓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并笑着对寇准说:“以后后悔的时候。你会想起我的话的。”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宋史·李沆传》

寇准器重丁谓。丁谓开始也很敬重寇准。但他的性格就是善于逢迎。为了迎合宋真宗签订檀渊之盟(宋朝在军事优势下签订城下之盟)的失落感。丁谓和王钦若一起大搞祥瑞。劝宋真宗天书封禅什么的。每一次都是劳民伤财。

生性刚直的寇准对这种行为非常看不惯。还借此调侃丁谓。因为丁谓给宋真宗上报祥瑞的时候特别喜欢用仙鹤。寇准把他当成了一个梗。一次在官衙看到一群乌鸦飞过。寇准大笑道:“幸亏丁谓不在。不然就是一群玄鹤飞过了。”从此。丁谓就多了一个“美称”——鹤相。

丁谓资历浅。他知道在相位上待不久。就以退为进。推荐寇准为相。他当参政。在一次宴会中。寇准的胡子上沾了点饭菜。丁谓见了。连忙上前帮寇准清理。寇准笑道:“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就是须拍马之溜须。

好心献殷勤却反被呛了一顿。丁副相瞬间黑化。开始为扳倒寇准做不懈的努力。

在政治诬陷这方面。丁谓是远胜寇准的。而且还懂得斩草除根。在把寇准和另一个宰相李迪排挤出朝廷后。丁谓还派使者给两个人各送了一把剑。让两位自行联系历史。效仿伍子胥、白起等先贤(自杀)。

李迪看到剑后。当场就崩溃了。真打算自杀。被儿子和门客们拦了下来。至于寇准。表现完全不同。

“中使承谓指。以锦囊贮剑揭於马前。示将有所诛戮状。至道州。准方与客宴。客多州吏也。起逆中使。中使避不见。问其所以来之故。不答。众惶恐不知所为。准神色自若。使人谓之曰:‘朝廷若赐准死。愿见敕书。’中使不得已。乃受以敕。准即从录事参军借绿衫着之。短才至膝。拜敕於庭。升阶复宴。至暮乃罢。”——《续资治通鉴长编》

寇准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一看没有赐死的圣旨。自然不会自杀。在这个铁骨铮铮的宰相面前。皇帝的暗示全然无用。

寇准被贬的地点是雷州。也就是今天广东湛江的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虽然在今天这里算得上风光怡人。但在宋朝。这里还是开发程度很低的蛮荒之地。寇准到任后连个住房都没有。

苦日子还是有些乐子的。很快寇准在雷州迎来了死对头丁谓。他被贬到了崖州(在今海南)。比雷州更南更荒凉。而前往崖州必须经过雷州。寇准没去见丁谓。但给他送了一只蒸羊。丁谓感动不已。请求跟寇准见一面。却被寇准拒绝了。

不仅自己不跟丁谓见面。寇准还不准家仆跟丁谓见面。当时他的家仆商量着把丁谓揍一顿。寇准不许。把大门关了。算是为丁谓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总的来说。寇准晚年的凄惨在于居所简陋、环境恶劣、没什么钱。尤其在跟寇准被贬前的奢华生活相比。落差更大。

寇准出身高门。20岁就中了进士。大半辈子都在当宰相、枢密使、节度使这种大官。再算上宋朝的超高俸禄。他就没缺过钱。他也非常乐意显摆自己的财力。生活过得非常奢侈。这方面。同时代许多诗人有作品描写。史书也有记载。

结果晚年悲剧了。被贬雷州。俸禄少得可怜。死后连料理后事的钱都不够。寇准于天圣元年 (1023年)九月病逝后。妻子宋氏带着灵柩返回故里。运到洛阳的时候没钱了。只好就地葬在洛阳。直到十年后的明道二年(1033年)十一月。宋仁宗下令将寇准灵柩归葬华州下邽(在今陕西)。

其他观点:

寇凖即寇准。作为北宋一代名相。檀渊之盟的主导者。晚年下场其实相当的凄凉。不但被贬边疆。客死他乡。最后就连尸骨都等了十年以后。才得以落叶归根。归葬家乡。

一代名相。晚年为何会如此凄惨呢?这事就得从头说起了。

寇准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爹当年就是五代十国时后晋的状元。家学渊博。有这样一个学霸老爹。寇准自然也不会差。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

此时已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寇准被录取之后。先后历任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职位。从这个升职过程来看。寇准的仕途其实还是比较顺利的。

不过。真正让寇准名扬天下。走到大宋中心舞台的。则是他入仕九年之后所做的一件事。

抓皇帝!

端拱二年。二十八岁的寇准。已经进入职场九年了。这一年。寇准因为公务的原因。入殿奏事。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官员。已经有资格进入皇宫。直接面见皇帝本人上奏。这足以说明。寇准早期的仕途到底有多顺。不过。在这次上奏的过程中。寇准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举动。

此时宋朝已经是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入殿奏事的寇准。直言不讳。大胆进谏。当时寇准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就是把赵光义给气得够呛。气得他当场拂袖而去。但就在这时。寇准竟然快步上前。拉住了赵光义的衣角。非得让赵光义听完。

得亏是在宋朝。这要是换做其他某些朝代。估计寇准当场就得被戴上一顶‘以下犯上。意图行刺’的大帽子了。不过寇准运气还不错。遇上了宋朝又遇上了赵光义。宋朝向来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赵光义这个人在历史上评价比较复杂。但对于大臣也还算开明。所以在寇准如此大胆之后。赵光义也没有怪罪。甚至事后还评价‘我得寇准如唐太宗得魏征’。

这一下。寇准彻底出名了。

两年之后。寇准升任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正式进入宋朝决策管理层。这一年。寇准31岁。

寇准遇上了赵光义这样的皇帝。对他本人来说。既是一件幸事。也是最大的不幸。幸运之处在于。赵光义在历史上评价不高。打仗基本上是败多胜少。但同时。赵光义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治理国家、对待大臣方面。都算是做得比较好的。正是因为赵光义本人对大臣们的容忍度比较高。寇准才能青云直上。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

至于不幸之处。后面再说。

进入枢密院后。寇准成了赵光义手底下最得力的大臣。虽然经常会被寇准的直言气炸。但是不得不说。寇准的工作能力确实是真的很强。所以赵光义也能容得下寇准。甚至还对他多加青睐。

当然。寇准也不是没毛病。

比如说。特别爱吵架。

在枢密院工作期间。寇准和自己的顶头上司知院张逊不合。经常吵架。宋朝的枢密院。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国防部。所以寇准等于是天天在和国防部部长吵架。两个人在自己单位吵架也就算了。还经常闹到赵光义面前。搞得赵光义不胜其烦。最后赵光义干脆大笔一挥。各打五十大板。将两人全都贬黜出京。

不过。要说各大五十大板。好像也不太对。因为仅仅一年之后。赵光义就将寇准给召了回来。原因是此时的赵光义。用寇准已经习惯了。已经渐渐离不开寇准了。

回京之后。寇准被拜为参知政事。这个官职。可以理解成是宋朝不设宰相时候的宰相。没有宰相之名。但是和其他几人一起分摊宰相的工作。

这一年。寇准才刚刚34岁。

从19岁入朝为官。到34岁升任参知政事。寇准的仕途。实在是顺得不能再顺了。

当上参知政事之后。参与立储一事。更是寇准为官的一个巅峰。大家都知道。北宋是个比较奇葩的朝代。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赵匡胤死得比较突然。而且死得相对较早。甚至有很多人猜测。赵匡胤其实就是被他弟弟赵光义给弄死的。所以临死之前。也没确定由谁来继位。

赵匡胤去世后。可供选择的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作为弟弟的赵光义。另一个是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正常来说。老子去世之后。自然是要传给儿子的。但问题是。北宋承接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经常会发生那种老子死了传位给幼子。但是幼子没能力掌控江山。于是就被手下篡权的事情。

就连赵匡胤自己。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皇位。

所以在赵匡胤死后。大家商量了一下。觉得还是让赵光义这个弟弟上位比较好。因为赵光义好歹是跟着赵匡胤一起开国的人。治理天下的经验也比较丰富。让赵光义即位。可以保证宋朝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是同时赵光义在上位之前。就已经答应。自己登基之后。会将大哥赵匡胤的儿子立为太子。

问题是。已经到手的皇位。谁愿意再交出去呢?

对于赵光义来说。肯定是更愿意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又怕舆论对自己不利。就在赵光义进退两难的时候。寇准说了一句话。替赵光义解决了这个难题。

寇准说:立众望所归的那个。

这话感觉像是没说一样。但其实内有玄机。所谓众望所归。这众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大臣们。另一种是赵光义自己。寇准当时已经相当于是宰相。他说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代表文官集团的。所以寇准的意思就是。我支持你。你愿意立谁就立谁。

如果只考虑自己的意愿。那赵光义当然愿意立自己的儿子了。

得到寇准的支持后。第二天。赵光义便立自己的儿子赵恒为太子。也就是后来那位宋真宗。

因为在立储一事上。和赵光义站在了同一条战线。寇准也越发得到赵光义的青睐。赵光义到底崇信寇准到什么地步?举个例子。当时有人进贡给一份犀牛角。这东西在宋朝那会儿还是比较珍贵的。赵光义把这份犀牛角做成了两条腰带。一份自用。另外一份就给了寇准。

犀牛角腰带。这在历史上可是有特殊含义的。尤其是赵光义用的这种通天犀腰带。更是尊贵至极。赵光义愿意把这玩意儿和寇准分享。对寇准的宠信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个还算英明的皇帝。崇信一个正直无私的大臣。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显然是一件幸事。对于寇准自己来说。亦是天大的幸运。

但同时。也是寇准最大的不幸。

不幸之处在于。赵光义给寇准的胆子。养得太大了。

当年刚刚入殿奏事。就敢拉皇帝的衣角;如今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胆子自然更大了。

公元997年。赵光义死了。赵恒即位。

赵恒上位之后。依然重用寇准。对寇准多有倚重。在历史上。赵恒只能算是的比较一般的皇帝。相比他爹赵光义。又差了许多。偏偏寇准并没察觉到这其中的变化。所以接下来。寇准依然按照当初的行事风格。做了一件让整个天下都震惊的事情。

挟持皇帝。

这件事要说起来。其实相当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当时辽国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黄河边。威逼宋朝京城汴梁。面对辽国的进犯。宋朝高层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另一种是以王钦若为首的主和派。

最终。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获得了胜利。确定要正面打仗之后。寇准除了正常的募兵、布局操作之外。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让宋真宗赵恒亲征。而且是渡过黄河。到黄河北岸去和辽军直接正面作战。

刚刚即位的赵恒。不愿亲征。但是面对寇准的胁迫。最终不得不听从了寇准的建议。因为此时的寇准。已经是朝堂上所有文官的领袖。就连赵恒这个皇帝。都要在很大程度上听从他的安排。

矛盾自此埋下。

这场战斗的结果。就是赵恒最终过了河。表达了自己敢于死战的决心。宋军见到皇帝都来了。自然也愿意更加英勇的作战。辽国那边。见到这仗确实不好打。加上宋朝之前开出的停战条件确实很诱人。于是就放弃了强攻。选择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最终。双方重新签订了和平协议。辽军退去。宋朝答应给钱。因为当时双方在檀州。所以史称‘檀渊之盟’。

提到檀渊之盟。后世很多人都会称赞寇准的大无畏。认为赵恒胆小怕事。很多人觉得。当时宋朝就应该趁势北伐。扩大战果。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一口气直接灭了辽国才好。反倒是赵恒这个人。胆小怕事。明明打赢了。还要给人家钱让人家退兵。实在是让人不齿。

这个观点。当然是对的。但是。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点。

如果当时打输了怎么办呢?

要知道。当时赵恒可是过河亲征辽国。一旦宋军打输了。宋朝的皇帝会被直接俘虏。宋朝的北方精锐会全部被吃掉。一旦打输。最好的结果也是退避南方。提前开始南宋那样割据江南的历史。如果坏一点的话。宋朝说不定就直接亡了。

几百年后。也有一个类似的事情。当时北方的瓦剌人南下骚扰。朝里有个太监劝皇帝亲征。结果最后。二十万精锐大军尽丧。都城北京被围。国家差点亡国。

几百年后的那次。名叫土木堡之变。

不管怎么说。寇准是打赢了。虽然没能一举收复北方的失地。但确实击退了辽国。一时之间。寇准名声更盛。为天下所称道。但同时。在皇帝赵恒心中。也彻底埋下了对寇准的猜疑。

今天辽国南下。你就能带着满朝文武。挟持我不得不过黄河亲征。如果他日你想造反。朕还能否守得住这片江山呢?你坚持让朕过河。到底是为了守住这片江山。还是为了你个人的清誉。拿朕这个皇帝做筹码。来一场豪赌呢?

猜疑的种子一旦被种下。迟早会生根发芽。

除了皇帝的那点小心思之外。寇准的这番操作。也招来了主和派的仇视。主和派认为。寇准实在太过胆大妄为。挟持皇帝。罪无可赦。

公元1006年。在檀渊之盟缔结一年多以后。寇准被免去了宰相之职。派去陕州做知州。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寇准一直在外做官。而留在朝中的王钦若等人。则渐渐掌握大权。因为比较擅长阿谀奉承。颇受宋真宗的喜爱。

如果只是单纯被外放。从此不再回京。寇准晚年倒也不会太过凄惨。毕竟是做了多年宰相的人。在朝中根深蒂固。想要彻底斗倒寇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公元1019年。寇准却再次返回京城。担任丞相。

之所以再次回到朝中。原因也比较复杂。主要是因为当时掌权的王钦若和丁谓。声望和资历都不够。想要晋升宰辅。根本不够格。所以必须得先把寇准给请回来。借助寇准的名声。为自己办事。奈何寇准回京以后。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不愿与其同流合污。

而此时的朝堂。也与当年寇准离开之前。截然不同了。

当年新上位的宋真宗。此时因为有风湿病的原因。将朝政大权交给了皇后刘氏来处理。刘皇后是个武则天似的人物。对于权力十分的渴望。王钦若和丁谓等人。都是支持刘皇后掌权的人;而寇准回京之后。则是支持太子掌权。

这一下。寇准彻底卷入一场无法脱身的漩涡了。

就在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了好几个回合。谁都奈何不了谁的关键时刻。一个戏剧性的事件。改变了这一切。当时有个太监。名叫周怀政。和丁谓他们这群人有私怨。但是。这个人也不算什么好人。不是寇准那一派的。周怀政决定。发动政变。尊宋真宗赵恒为太上皇。令寇准为相。太子登基。结果还没来得及政变。这事就败露了。

事情败露之后。掌权的丁谓自然不会放过周怀政。但同时。也没忘了事先毫不知情的寇准。丁谓诬陷寇准。说寇准也想谋反。后来虽然查无实据。但既然周怀政打算令寇准为相。寇准自然也脱不了关系。

就这样。寇准被贬出京城。流放边疆做官。

作为胜利者的丁谓。在当上宰相之后。自然不会忘了打击报复。对寇准一贬再贬。最后。寇准被贬到了雷州。据说寇准在雷州的时候。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没有。后来还是当地的百姓。听说寇准的遭遇后。主动给寇准盖了个房子。

公元1023年。寇准病逝于雷州任上。终年63岁。死后。妻子宋氏请求归葬故里。结果因为手中银钱有限。运到途中就没钱了。只能就地安葬于洛阳巩县。直到十年之后。宋仁宗才为寇准平反昭雪。将其归葬家乡。

寇准的一生。可以说是‘少年得意、中年艰难、晚年落魄’。而其落魄的原因。除了要归咎于后期皇帝不明。奸佞当道之外。也要归咎于寇准的性格。

寇准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下一个典型的完人。就是因为太过追求完美。性格刚烈。所以注定不会结党营私。不会为了自己考虑什么退路。这样的人。当然很令人尊敬。令人佩服。但只要在位的皇帝。稍微昏庸一点。就很容易会被那些奸佞斗倒。

以寇准的为官经历。只要稍微为自己考虑一些。懂得自己保护自己。那些奸臣根本就不可能斗得过他。

但要真是这样的话。寇准也就不再是寇准。不再是那个被后世千百年尊敬的偶像了。

其他观点:

寇准出身名门。先祖世代为官。功勋卓越。其父在五代后晋朝受封国公。去世后被追赠太师、尚书令。可谓是位极人臣。寇准在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考中进士。入仕为官。寇准出身显赫。也就养成了奢靡。豪爽的性格。奢靡。毕竟不是一个什么优秀的品质。也就成了被人攻击的把柄。

寇准性格刚直。勇于直谏。曾于殿中奏事时。气的太宗要拂袖而去。结果。被寇准拽住衣角。重新给拖回了宝座之上。听他把话讲完。由此。太宗非常欣赏寇准。大赞:“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寇准也由此开始得到了太宗的重用。

太宗去世后。真宗赵恒继位。寇准很快升任宰相。1004年冬天。辽军南侵。包围了瀛洲地区。宋朝廷内部立刻分为了两派。以王钦若为首的主逃派。以及以寇准为首的主战派。真宗听从了寇准的意见。御驾亲征。亲自前往澶州(河南濮阳)督战。在澶州城下宋辽订立了“澶渊之盟”。寇准的声誉与名望也从此达到了巅峰。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再加上澶渊之盟后。寇准颇受真宗厚待。不免有些飘飘然。显出了骄矜之态。天天摆酒设宴。“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这就让主张逃跑的王钦若愤恨至极。乘机挑拨离间。中伤寇准。寇准就被真宗给降了职。贬出了京城。

我们熟知一个成语。叫做“溜须拍马”。其中的“溜须”就出自寇准。虽然溜须拍马之人。多数为人厌恶。但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面人”么。没必要当众羞辱。树立敌人。况且。有些逢迎之人。也是无奈之举。不一定就是奸佞小人。做不出贡献。通常情况下。都是逢场作戏。嘻嘻哈哈过去就好了。但是。寇准却不这样。

王钦若排挤了寇准之后。和丁谓一起把持了朝政。丁谓觉得自己资历较浅。就想拉寇准入伙。借寇准的资历、威望。帮他掌控朝廷。在丁谓的劝说下。真宗重新启用寇准。并将寇准任命为了宰相。

其实。当时寇准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称病不去。二是既然去了。那就借力打力。借丁谓之力。先除掉那些朝堂中和丁谓对立的佞臣赃官。然后再找机会除掉丁谓就是了。原本丁谓可以作为盟友。寇准甚至可以适当笼络丁谓。加以约束。可是寇准偏偏不。

寇准喜欢饮宴做乐。丁谓就投寇准所好。经常请寇准大吃大喝。有一次。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些菜汤。旁边的丁谓见状。马上起身为寇准擦须。这就是“溜须”的来历。如果常人受到如此待遇。肯定会客气一下。结果呢。寇准却嘲笑丁谓:“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这个羞辱就大了。宴会上都是朝廷重臣呀。丁谓恼羞成怒。从此与寇准结仇。

丁谓后来也因罪被贬出京。徙往崖州。丁谓路过雷州时。寇准派人送了一头蒸羊给丁谓。丁谓想见寇准。被寇准拒绝。寇准最后在穷困忧愤中病死于雷州贬所。其妻宋氏上书仁宗。希望归葬故里。仁宗准。但是因为费用有限。而寇准又未留下分文。棺木运到中途。钱就用尽了。只能暂时寄埋洛阳。直到十年后。仁宗为寇准昭雪。寇准才得以归葬家乡。

寇准的刚直成就了寇准的功绩。最终也将寇准送入了万劫不复的深远。客死他乡。不过呢。能够名垂青史。也算值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世界有多少种乐器,具体如何?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这问题技术与艺术含量都实在太大了。可能要写篇专著才能说清[&...

你认为手机上最能接近暗黑2的游戏是哪一款?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游戏《暗黑破坏神2》就是经典的ARPG游戏。是以刷装备、[&...

什么牧草种一次能一年四季收割?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纯粹的一年四季收割的牧草还没有。皇竹草只能说收割时间长一[&...

手游lol什么时候出?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大概今年年底。精准的具体时间还未公布。一切以官方公告为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11:40:23

    真宗,宋朝,皇帝,雷州,宰相,自己的,太宗,大臣,的人,都是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11:40:23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宋名相寇凖,下场有多凄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11:40:23

    简单来说。晚年被贬。客死异乡。就连归葬故乡都要等上十年。寇凖即寇准。字平仲。北宋名相。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