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的齐秦两国,被称为东西二帝,但各自都不称自己或对方是“霸”,为何?
首发

战国初的齐秦两国,被称为东西二帝,但各自都不称自己或对方是“霸”,为何?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战国初期。齐国是称“王”。后期才被称为“东帝”。

(魏惠王剧照)

那么秦国在战国初期。也是被称王。到晚期。秦始皇延用黄帝的“帝”。就将自己称为“皇帝”。

为什么会称为“帝”。而不称为“霸”。

这要追溯到夏、商、周这些朝代。下面就细细道出缘由。

一:“夏王”与“齐王”的由来

在我国中原地带。把最高统治者称为“王”。在夏商周三代的君主都是自称“王”。直到战国初期。原来的周王没有什么能力。不能号令天下。所以当时很多强国之君都在取而代之。

魏国的强大。让魏惠王第一个自称“王”。达到号令天下的目的。

魏惠王率领一些小国的国君。前去拜见周显王。在商鞅的游说之下。认为率领的小国之君去见周天子。不认为他是天下的王。所以就在逢泽召开了会议。便穿上了王服。坐着夏车。就称自己为“夏王”。要求小国之君拜他为天子。这就是夏王的由来。

(齐威王剧照)

经过连年的征战。魏国在秦与齐的夹击之下而失败。魏惠王在大臣的劝说之下。就穿着普通衣服。去朝见齐威王。并推崇他为“王”。后来量齐威王也加封魏惠王为“王”。这就是“徐州相王”。

二:“东帝”与“西帝”的由来

秦国秦惠文。采用了张仪的连横计策得到成功之后。便自称“王”。就要求韩、魏两国前来朝拜。并封他们都为“王”。

公孙衍为了对抗秦国。就用联合五国称为王。从而达到相互帮助。这就是所谓的“五国相王”。他们这样的做的目的。一起对付秦国。让自己得到安全。不被秦国侵犯。这也是一种策略。

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秦、齐、赵成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秦国就联合了齐国。一起瓜分了赵国。因此。他们感觉称为“王”。有点感觉地位比较低又不尊贵。所以就改称“帝”。齐湣王被称为“东帝”。秦昭王被称为“西帝”。

(秦始皇剧照)

最早称为帝的是黄帝。后来人们认为帝的称号比王要高一点。所以把“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自称为“皇帝”。他认为自己比黄帝还牛。

因为从夏商周开始都没有“霸”这一说法。所以自然也不会称为“霸”了。

品史公曰:从最早的称号为王。到称号为帝。这都反映了地位在发生变化。疆土在慢慢扩大。也在慢慢统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历史。请多多关注

其他观点:

一个时代一个称呼罢了。

好比上古称为三圣称为三皇。后期中国的部落首领称为五帝。到了夏商周三朝。君主称为王。

周朝经历周厉王、周幽王二朝的混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天子威仪。尤其是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代后。大小诸侯都已经不在朝贡于周天子。但是当时周朝诸侯面临这异常严峻的环境形势:北方、西方的戎狄异族时常侵扰中原诸国。南方的荆楚又暴露出想要侵占中原的意图。中原诸侯却各自为政、自相攻伐。

这个时候。齐桓公出手了。齐桓公联合诸侯。被逐戎狄。南御蛮楚。一时间霸气无双。难道齐桓公因此被称为霸?不是的。霸来源于伯。这个伯不是公侯伯子男的伯。而是伯仲叔季中的伯。

那个时候。人们为了便于区分。往往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伯仲叔季。大儿子就带伯。比如周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二儿子就带仲。我们的孔圣人又叫仲尼。最小的儿子带季。文王的小子就叫季载。

伯乃一家之长。除了父亲就是伯权利最大。春秋当时周天子虽然没什么威望。但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因此。齐桓公只能以“伯”相称。最后变成了“霸”。意思是诸侯的兄长。代替天子管理诸侯兄弟。

是么时候到的战国时期?从三家分晋开始。赵魏韩把雄踞北方数百年的姬姓晋国瓜分了。齐国的田氏代替了原有的姜姓齐。晋齐楚秦四大国。一个变成了三国一个换了被篡位。至此标志着天子与诸侯已经没有什么威慑力。只有权利与军事才是保证。

齐国经过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两次打败魏国(魏国在当时也可以称为霸)。一时间有点飘飘然。觉得过去的霸已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了。只有周天子的王号才能表明自己的尊贵。这也是东西二帝不称为霸的原因。格调低。

就好比秦王政统一全国后。也得想一个不同于三皇五帝、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的称号。以示区别。

一个时代一个称呼。这样也可以说秦以后民国以前。中国的社会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不停的轮回。只有“称号”改变的现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历史前进。

其他观点:

史学定义的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秦国和齐国称西帝和东帝是在前288年。此时不能算战国初期。而是战国中后期了。

秦国和齐国互称东西帝简述:

前288年十月。秦昭王自称西帝。派穰侯魏冉出使齐国。建议齐湣王自为东帝。同时约请共同进攻赵国。齐国丞相苏秦建议齐湣王先接受秦昭王的建议。但是暂不称帝。可以等秦王称帝后。看天下各国的反应。如果天下各国不反对。则齐王再称帝不迟。如果秦王称帝后被天下指责。则齐王可以不称帝。趁机就可以占据道义高地收买人心。同时苏秦建议。进攻赵国不如攻打宋国更有利。齐王就采取了苏秦的建议。最终只称帝两天就放弃了。到了十二月。秦昭王也去帝号。仍称秦王。

称帝不称霸的逻辑:

进入了战国时代。各国间的战争已经从维护周王室权威的称霸逻辑。改变为攻城夺地发展自身的灭国逻辑。称霸已经毫无意义。

春秋五霸是在周礼的号召下采取“尊王攘夷”行动的盟主。那时的盟主。只要其他国家服软。承认盟主是周王之下的带头大哥地位就行。不承认盟主地位的。盟主就会去攻打你。打到你承认为止。同时。盟主一般不会占领弱小国家的土地。相反。盟主还会为了道义去帮助弱小。

前656年。齐桓公率领八国诸侯兴师问罪于楚国。责备楚国为什么不向周天子朝贡。楚成王慑于盟国的兵威。打不过啊!就屈服了。然后齐桓公这个盟主就退兵了。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召开了葵丘会议。正式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口号。齐桓公还派兵助卫国击败了北狄。帮助卫国复国。

以上春秋时期的逻辑。到了战国时期完全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战争逻辑就是消灭别国壮大自己。实力第一。没有什么道义可讲。按现代话语就是国家间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周王分封的一百多个诸侯。到战国中后期只剩下不到十个。

此时。单独某一国无法称霸。一方面是实力不济。称了也没人听;另一方面因为各国已经失去了道义共识。唯剩实力共识了。

另外。秦昭王约齐王一起称帝。是要借机试探一下齐国、也试探天下各国对有人称帝的反应。

秦国变法之后。到秦昭王时。国家实力成为战国首强。基本不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但是对齐国还是另眼相看。齐国依靠大海。盐铁发达。经济富庶。秦昭王想要统一天下。当时的赵国强在战斗力。齐国强在综合国力。秦国把齐国作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之一。昭王想称帝。同时自然想试探一下齐王的志向和齐国的态度。

齐国的反应方式。应该让秦昭王看明白了齐国对统一天下的态度。后来燕国为首的五国伐齐。就发生在齐湣王时期。差点把齐国彻底灭了。这导致后来合纵抗秦时。齐国态度消极。在六十余年的时间里想保证中立。齐国想当个独立有个性的美男子。但是时势不允许。等到齐国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总之。时代变了。称霸在战国时代已经无用;而且天下没有两种共识、不能同时有两个霸主;秦昭王也用共同称帝来试探齐国对统一天下的态度。

(完)

分享历史知识。解答历史问题。探究历史背后的精彩。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谢谢!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作为父母,你会接受自己的儿子或女儿上学期间与人同居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我不希望他们这样做。还是学好学习。学好本事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红楼梦中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不按家族辈分排?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红楼梦中人物。大姐元春。是贾政之女。宝玉亲姐。二姐迎春是[&...

手机微信直播平台哪个好用?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推荐你用头条直播。因为头条的人气比较高。其他观点:手[&he...

想买一台续航能力非常给力的手机,有没有好的推荐?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我用过的手机里面。续航最好的是华为MATE系列。真心很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20:15:41

    齐国,秦国,盟主,诸侯,魏国,战国,秦王,天下,自己的,苏秦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20:15:41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初的齐秦两国,被称为东西二帝,但各自都不称自己或对方是“霸”,为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20:15:41

    在战国初期。齐国是称“王”。后期才被称为“东帝”。(魏惠王剧照)那么秦国在战国初期。也是被称王。到晚期。秦始皇延用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