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十哲都有谁?你觉得谁最名不副实?
首发

武庙十哲都有谁?你觉得谁最名不副实?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武庙十哲简介

到了宋朝。从太祖开始更改武庙所祭名将。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大致成定制。此时的张良已经坐在了姜太公身旁。殿下列左右分列十人。左侧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右侧为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由此可见。宋朝拿掉了白起、吴起。增加了范蠡、管仲、郭子仪。

“太祖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去之。”——《宋史》


十哲分析

战略家行列


诸葛亮与张良都是战略家。且都在战争中表现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战略高度远高于实战能力。张良的实战在项羽面前碰壁不少。但好在汉军不缺实战人才;诸葛亮则不同。他需亲自带兵平定西南少数民族。又亲自北伐。虽取得一定成就。但终无回天之力。因此也饱受后世诟病。

军事思想家行列

田穰苴在历史中的战绩并没有太多记载。但他严厉治军的军事思想被后世树为治军表率。他的军事思想编纪在代表作《司马法》里。但由于年久失传。在后世争议较大。历经唐宋两朝都将其列为十哲。说明其治军思想倍受统治者追捧。但在军事思想家里。兵家四圣恐怕才是最精辟的思想体系。后文逐一介绍。

实战军事家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划者;北线迂回战略的执行者。为汉王刘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时人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收录其军事思想。

高祖每云:“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旧唐书》


兵家四圣与武庙十哲对比

前文已说过武庙十哲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所以就无法权衡哪些人名不副实。李靖、李勣二位名将也不敢排除自卖自夸的成分。所以倒不如和历史上流传的兵家四圣做一下对比。历史上对兵家四圣的说法众说纷纭。大致分为以下九个观点:

一、兵圣孙武、亚圣吴起、计圣孙膑、尉圣尉缭;

二、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三、兵祖吕尚、兵圣孙武、亚圣吴起、次圣孙膑;

四、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帝师王翦;

五、兵祖吕尚、兵圣孙武、隐圣黄石公、谋圣张良;

六、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

七、人屠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武圣岳飞;

八、兵祖吕尚、兵宗司马穰苴、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九、兵祖吕尚、兵尊王子成父、兵圣孙武、亚圣吴起。



孙膑、尉缭、王翦三人如果顶替诸葛亮、李勣和乐毅。我个人觉得孙膑毫无争议可以顶替此三者任何一人;尉缭则属于军事理论家。没有实战做基础。所以三者皆无法顶替;王翦是实战型军事家。其个人战绩比李勣、乐毅、诸葛亮都要辉煌。虽属于以强克弱。但也多属于大兵团会战。并深入敌国腹地作战。难度系数并不比乐毅、诸葛亮低。所以王翦顶替三者也不成问题。

李勣则更容易理解。诸葛亮好歹是军政一把抓。劳心劳力。李勣在前期征东突厥是以李靖为主。他是辅助性质的配合进攻。他的最大功绩是独自做统帅击败薛延陀的少数民族联军。后在贞观二十年安抚并平定了薛延陀内乱。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以李勣为辽东行军大总管。取得了征辽战役的全面胜利。后从乾封元年(666)至总章元年(668)。李勣彻底攻灭高句丽。获得五部近七十万户民。一百七十六座城。唐至此设立安东都护府管辖。这为唐朝开疆扩土贡献不少力量。但相比较王翦的横扫三晋、攻灭楚、赵所得领土又逊色一些。

综上所述。唐朝所立武庙十哲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但不能说名不副实。唐初所立十哲皆是兵家丹青流芳的圣贤良将。只能说如果要将此十哲做出替换。我个人觉得以孙膑替换诸葛亮、王翦替换李勣。名单为白起、韩信、孙膑、李靖、王翦;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旧唐书》、《三国志》、《汉书》

其他观点:

武庙十哲。有好几个版本。  

最初设置“武庙十哲”的。是唐玄宗。开元十九年。设置武庙。当时称“太公尚父庙”。供奉了十一位历代良将:  

主祀:姜太公吕尚。也就是姜子牙。  

其余十人。被称为“十哲”。张良居这十人之首。是副祀。每年中春和中秋时祭祀。牲品及礼乐编制都与孔庙相同。规格很高。  

到了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太公望被尊为“武成王”。太公尚父庙因此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这十人有: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严格来说。这十个人里。最不配武庙的。应该是张良。后世许多学者对张良起到的作用提出过许多质疑。张良的计谋和政治能力。毫无疑问是满分。但他带兵生涯就乏善可陈了。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张良也积极响应。他纠集了乡间年轻人一百多人。斗志昂扬。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  

处处碰壁。毫无胜绩。从此他彻底转型。弃武从文。

到了北宋。“武庙十哲”发生了新的变化。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巡游武庙时。指着秦武安君白起的画像。发火了:“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  

就这样。白起被逐出了“武庙十哲”。  

白起杀降是不假。可你武庙评定的又不是道德模范。就拿赵匡胤来说吧。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篡权当了皇帝。一屁股的不干净。虽然赵匡胤口口声声说优待柴宗训母子。还赐“丹书铁券”。说什么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可是。在开宝六年(公元973年)的时候。柴宗训暴毙。年仅21岁。有一种传闻说时任房州太守'辛文悦为了讨好赵匡胤。故意把柴宗训杀死。免除后患。 

但白起真的不配吗?各位看官朋友心里自有主意。  

同样被排除在十哲地位之外的。还有吴起。  

吴起的私人生活确实值得诟病。杀妻求将的传说流传至今。他也不是什么道德君子。但论军事能力。进入十哲根本不是问题。  

可惜。吴起被排除了。到了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十哲”如下: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张良。陪伴在姜太公旁边。  配享于殿上:共十人。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看这份名单。我只想说:范蠡和郭子仪是不是太勉强了一点。  

两人的政治能力是没得说。但是带兵打仗……未免牵强。

范蠡要是能够入选。那么伍子胥呢?王翦呢?甚至李牧和廉颇也能入选吧。  

郭子仪要是能入选。那么李光弼呢?颜真卿呢?高仙芝。苏定方是不是也可以入选?  

到了清朝时期。武庙主神再度发生变化。变成了关羽。武庙也因此变成了关帝庙……  

纵观“武庙十哲”。其实还是服务于当时帝王的政治需求的。再说。类似排名排行榜。本来就是一千个人一千个看法。反正“武庙十哲”里没有白起。我是不服气的。 

其他观点:

武庙十哲简单地说就是为祭祀武庙而陪祀的十个人。武庙的全称是武成王庙。祭祀是第一任武圣姜子牙。光祭祀姜子牙一个人显然太孤单了。于是在唐朝的时候。尊姜子牙为武成王。以张良为副祭祀。同时陪祀的还有九人。连张良一起共十人。分别是:

右列: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左列: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

这十人中。春秋战国时期有5人。西汉有2人。三国有1人。唐朝有2人。囊括了从西周初年到唐朝上元年间在军事上成就斐然的十个人。唐朝的武庙十哲就是这十个人。但是到了宋朝。武庙十哲的人选发生了改变。

武庙

宋朝的武庙主祀也是姜子牙。副祀也是张良。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十个人组成的陪祀。分别是: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相比较而言。宋朝的武庙十哲拿掉了吴起、白起两人。把张良不计入十哲之中。然后换上了管仲、范蠡、郭子仪。原因就是道德。吴起曾经杀妻求将。让人感觉吴起太过功利。不近人情。残酷无情。白起则是因为杀伐过重。白起领导的战争。合计杀敌约一百万人。这个数字太过恐怖。让人感觉白起太过残酷。所以这两人被拿掉。

那么就把唐朝与宋朝武庙中的人员全部算在一起。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功绩和能力?是名不副实还是名不虚传?

第一任武圣:姜子牙

一、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称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张良是刘邦的谋主。一生为刘邦谋划了数不清的战略。张良从协助刘邦西进攻入咸阳开始。以钱财欺骗秦将。攻入武关。以鸿门宴示弱。让项羽放弃对刘邦的敌意。以烧毁栈道。让项羽放下防备刘邦之心。以下邑之谋劝刘邦重用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协助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重振旗鼓。

以鸿沟协议后趁其疲惫。建议刘邦撕毁协议追击项谱。最终形成了垓下之战的局面。协助刘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张良的谋略居首功。刘邦可以没有韩信。但一定不能没有张良。刘邦能在正面战场顶住战神项羽的4年进攻。除了萧何的后方支援与汉军的战斗力之外。就数张良的谋略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所以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拿出三万户封邑让张良随便选。但张良放弃了。

张良

张良的主要军事能力体现在:谋略二字。张良自己打仗虽然不是很厉害。但是辅佐明主刘邦却是如虎添翼。张良天生就是做谋士的人。张良的定位是:高级谋士、战略家与军事家。唐朝和宋朝的武庙都把张良放在仅次于姜子牙的地位。可见张良的军事能力是得到唐、宋两朝的认可。

二、田穰苴

田穰苴也叫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人。他是齐国田氏王族的旁支。田穰苴的事迹记载得非常少。只知道他有一次率军打败了晋国与燕国的军队。同时为了树立军纪。斩杀了齐王宠信的大臣庄贾。这叫秉公执法、树立威严。至于田穰苴是怎么打败晋国与燕国的。史书上记载得有些离谱。说晋国和燕国听到田穰苴秉公执行与铁面无私后。就自行撤退了。

田穰苴因功升为齐国大司马。后来以司马为姓。成为司马这个姓氏的始祖之一。但后来齐王听信谗言。把田穰苴给贬官了。田穰苴郁郁而终。但是。田穰苴留给后人一本著名的兵书。名字叫《司马法》。

这本兵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兵书。比《孙子兵法》还要古老。而且成为后世朝代的军事教科书。这本兵书记载了很多军法、军礼、军事条例、条令等典章制度。是后世不少朝代参考建设军队的教程。但很多内容亡失了。

田穰苴

田穰苴最大的作用就是留了下这部《司马法》。如果不是这部兵法。田穰苴也上不了武庙。他的名字也不会这么出名。但也有人说这书是姜子牙所著。但田穰苴显然与此有关。田穰苴的主要军事能力就体现在军事著作上。但是缺少实战经验。

三、孙武

孙武是春秋末期人。是著名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被后世尊称为“兵家至圣”。简称“兵圣”。在华夏军事界。没有不知道孙武及孙子兵法的。

孙武是齐国人。因为没有用武之地。来到了吴国。由伍子胥推荐孙武给吴王阖闾。孙武与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利用一系列谋略。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并顺利攻入楚国都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举之战。要知道当时的楚国是面积最大的诸侯国。也是强国之一。吴国只是一个新兴的小国。但孙武能够运用谋略战胜楚国。并攻破楚国都城。这在当时是巨大的胜利。

孙武

孙武还辅佐吴王阖闾打败了越王勾践。协助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在吴王阖闾去世。伍子胥被杀后。孙武隐居下来。专心写兵书。这就是《孙子兵法》。孙武的定位是:高级谋士与军事著作作者。他的主要能力也体现在谋略上。为主将出谋划策。并不是自己亲自率军作战。

四、吴起

吴起是比较全面的一个人。抛开道德不说。他就是个军事奇才。吴起一生仕鲁国、魏国与楚国。无论他在哪个国家。无论强弱。他打仗都能赢。而且是亲自率军作战。不仅如此。吴起还是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他不仅能亲自率军作战。而且还能写出军事著作。他有一部《吴子兵法》的兵法流传于世。

吴起学过儒家。后来又改为兵家。为鲁国作战时。率军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后来受到鲁国国君的猜忌而来到了魏国。受到魏文侯的重用。那个时候的魏国人才济济、政治清明。并且是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

吴起在魏国担任西河太守。为魏国创建了战国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魏武卒。有吴起在的魏国。把秦国死死地堵在关中平原。无法东出。吴起还创下了用5万魏武卒大败秦国50万大军的经典战役。

吴起

后来吴起在魏国又受到猜忌。逃到了楚国。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开始在楚国变法图强。因为促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被楚国贵族所杀。

以吴起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文武全军的军事奇才。他的主要能力体现在多方面。即能率军打仗、治军训练。又能政治改革、撰写兵书。还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吴起在十哲中是一个另类。非常杰出。而且能力全面。

五、乐毅

乐毅是燕国将军。是战国初期名将乐羊的后人。燕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国君燕昭王在位期间。乐毅投靠了燕国。乐毅一生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五国伐齐。当时齐国国君是齐湣王。因为在军事上吞并了宋国。又没在政治上化解各国对齐国的担忧。于是齐国受到燕国、赵国、楚国、韩国、魏国五个诸侯国的联合攻打。

五国联军以乐毅为主将。五国攻齐。齐国战败。齐湣王被杀。随后乐毅率领燕国军队独自攻打齐国。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没有被攻下。乐毅无法攻下这两座城池。结果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与乐毅不合。就想把乐毅召回燕国。而且乐毅不敢回燕国。直接投靠了赵国。

乐毅

乐毅的定位就是军事将领。在前线打仗。但乐毅的一生除了攻齐之战外。就没有其他战绩了。而且攻齐之战打了个虎头蛇尾。始终没有攻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最终被齐国名将田单复国成功。

六、白起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名将。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杀死敌人最多的将领。也是打歼灭战的鼻祖。白起一生打过的仗太多了。没有败过。最为著名的三场战役。分别是: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

伊阙之战。白起利用集中兵力攻击一支军队。以少量军队忽悠另一支军队的战略。先集中兵力歼灭了实力实弱的魏军。然后转过头来攻打韩军。一举歼灭了魏国和韩国24万联军。鄢郢之战。白起深入楚国腹地。破釜沉舟命令士兵只带几天的口粮。激发斗志。利用大水灌入了楚陪都鄢城。最后又攻入楚都郢都。这是楚国自柏举之战后。第二次被攻破都城。

白起

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谋略。包围了赵国45万大军。并全歼了这支军队。这是战国规模最大的歼灭战。一举打掉了赵军的主力。令六国闻风丧胆。这就是白起。他的定位就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将领。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白起的军事能力体现在高超的指挥艺术、奇谋百出的谋略和歼灭战的战争思想上。他还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整个战国率军作战功绩最大的将领。

七、韩信

韩信号称兵仙。国士无双。是秦末时期涌现出来的军事奇才。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所以韩信投靠刘邦。经夏侯婴、萧何、张良的举荐。韩信得到了刘邦的重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韩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战役。韩信打魏国利用的声东击西之计。以少量军队牵制魏军主力。然后让主力偷偷从其他地方渡河。一举打败魏国。俘虏魏王豹。韩信打赵国采用的是背水一战。以主力在河边背水列阵。引诱赵军攻击。另让2000轻骑埋伏在赵军营寨边。等赵军出寨迎战。2000轻骑攻入赵军营寨。换上汉军旗帜。赵军回营时发现旗帜换了。于是崩溃。

韩信

韩信攻打齐国是出其不意。趁郦食其说服齐王。毫无防备之际。突袭齐国。一举攻破。攻打龙且时。是在潍水上游用沙袋堵水。引诱龙且出战。并故意败退。龙且追击后。再让人拿掉沙袋。龙且大军被水淹没。韩信大胜。

韩信是一个谋略百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谋略型将领。韩信所有的战争都不是靠蛮力。而是靠谋略取胜。而且绝大多数战争都是以少胜多。韩信的军事能力体现在奇谋妙计上。他是权谋家中最厉害的代表。

八、诸葛亮

诸葛亮是武庙十哲中唯一一个三国时期的人。但也是一个争议较大的人。太多的人看不懂诸葛亮了。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能进武庙是因为忠心。更多人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差。那是因为诸葛亮的政治能力太强了。这是相对来说的。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第一个体现是:隆中对战略。这是一个政权的最高政治战略。军事是为政治服务。政治包括了军事。隆中对战略告诉了刘备应该如何做才能统一天下。隆中对出来的第二年。刘备就有了荆南四郡。然后一路发展。攻下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顶峰。这其中最大的功能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是萧何与张良的结合体。在谋略上是弱于张良的。

诸葛亮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第二个体现是:率军作战。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执政。首先就平定了南中的叛乱。接着就是6年5次的北伐。蜀汉的实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但是诸葛亮完全靠个人能力弥补了蜀汉实力的不足。发起了北伐。以攻为守。寻找机会。

五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因为用人不当导致大败之外。其他都没有再失败过。诸葛亮为人非常谨慎。北伐最大的目的不是攻城掠地。而是趁机得利。谁都明白曹魏已经稳定。北方是铁板一块。没这么容易就能打败曹魏的。但是诸葛亮仍然靠着自己的个人能力来对抗曹魏。

第二次北伐杀死了王双。第三次北伐夺取了武都与阴平郡。第四次北伐斩首了司马懿手下甲士三千。第五次北伐司马懿拒不出战。直接耗死了诸葛亮。

除了实战之外。诸葛亮的治军也是非常厉害的。司马懿曾经在参观过诸葛亮留下的营地后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并且诸葛亮还有军事著作流传下来。名字叫《便宜十六策》。诸葛亮的定位是全能型的儒将。即懂军事理论。也有实践经验。只是他过于谨慎。宁愿最小的损失。也不愿意冒险。

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

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曾经称赞过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极高的评价。要知道这两人本身就是成就极高的军事家。诸葛亮能够入武庙。就是因为军事才能。而不是其他。

九、李靖

李靖是唐朝的战神。其功绩与能力甚至大于韩信。李靖既懂谋略。又善于用兵。李靖投靠了李世民之后。成为其重要助手。参与了平定萧铣割据政权之战。攻灭辅公祏之战。这两战都是李靖的谋略。最终都成功了。李渊甚至称赞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如李靖。

李靖在泾阳之战以一万余人联合其他唐军一起对抗突厥20万大军。诸军中只有李靖手下的军队保持完整。在唐朝与突厥的战争中。李靖率领三千骑兵就敢深入草原。突然攻击颉利可汗。获取大胜。并与李勣一起。大败突厥。直接灭亡了东突厥。

李靖

李靖在唐朝与吐谷浑的战争中。数次大败吐谷浑军。直接把吐谷浑军打得溃败。导致其可汗被人杀死。灭亡了吐谷浑。解除了唐朝西部边境的威胁。李靖在唐朝南征北战。从建国之初一直打到对外扩张。几乎没有败过。

李靖的定位是有谋略的将领。李靖打仗从不蛮干。基本上靠的是正确的谋略。是唐朝排名第一的战神。

十、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最初投靠了翟让的瓦岗军。打败了隋朝遣名将张须陀。并且数次大败王世充。击败叛将王德仁。与李密里应外合打败了宇文化及。后来李勣跟着李密一起投靠了唐朝。在黎阳之战中。李勣因为兵少投靠了窦建德。后来又找机会投靠回唐朝了。

李勣参与了虎牢关之战。随李世民一起打败宋金刚。又随李世民一起讨伐了王世充。在虎牢关之战。李勣参与了攻打窦建德与王世充。在宗城之战中。李勣被刘黑闼打得全军覆没。单身逃走。在洺水之战中李勣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

李勣

李勣与李孝恭、李靖一起参与攻灭辅公祏之战和灭亡东突厥之战。与李靖联手灭亡了东突厥。李勣还参与了唐朝攻灭薛延陀之战和李世民攻打高句丽之战。李勣都立有战功。在唐高宗时期。李勣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都督各军共同灭亡了高句丽。

李勣的定位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的军事能力应该是仅次于李靖。在唐朝数一数二的名将。

十一、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相。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管仲的主要才能在政治方面。治国处理内政。同时也有一些军事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改革齐国的军事制度。管仲把齐国分为21个乡。从事军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其他六个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规定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然后由齐国国君率领中军。两个上卿大夫各率五乡为左军和右军。这就是三军。然后各军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作战单位。

管仲

管仲就是靠这套制度让齐国的军事组织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是全民皆兵。敌人来了就上战场。分工不太明确。从管仲改革开始。齐国开始强大。但是管仲的主要才能在政治方面。率军作战几乎没有。仅有的就是军事改革。也跟政治相关。

管仲也跟随齐桓公参与一些战争。提供一些谋略。但管仲的主业是治理国家。所以管仲的定位其实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与军事关系并不大。

十二、范蠡

范蠡是春秋晚期楚国人。辅佐越王勾践。范蠡在勾践手下的作用类似于张良在刘邦手下的任用。但比不上张良的谋略。主要是给勾践提一些建议。包括政治和军事的。勾践伐吴成功的七策是文种提出的。范蠡与文种的作用相当。

范蠡最终辅佐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并灭亡了吴国。在功成之际。范蠡与张良一样。选择了身退。而得以保全性命。不愿意离开勾践的文种则被赐死。

范蠡

范蠡的定位是政治家与军事家。他提供了不少谋略给勾践。勾践的成功有三分之一的功能是范蠡的。同时范蠡还是最早的经济学家。数次经商成为巨富。

十三、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名将。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平定者之一。郭子仪与李光弼一起。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领导者。郭子仪是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领导了唐军对叛军的作战。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

郭子仪还数次率军打败了吐蕃军的进犯。平定了华州节度使周智光的反叛。郭子仪是四朝元老。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与唐德宗四个皇帝。在唐朝的地位是德高望众、威望极高的存在。

郭子仪

郭子仪的定位是唐朝的中兴名将。一生忠心耿耿。为唐朝东征西战。最后得以善终。

从唐朝与宋朝的武庙十哲人员来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论军事才能的话。唐朝评选的武庙十哲人选更为合适。就军事才能来说。白起和吴起不应该被拿掉。而宋朝加上的范蠡与管仲两人进武庙有些名不副实。他们的特长不在军事。而郭子仪进武庙则是可以的。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最经典的武侠剧该如何排名?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谢邀以下几部经典剧排名:7《绝代双骄》《绝代双骄》[&hel...

有什么去除视频水印的好方法?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没办法真正的去掉水印!现在常见的视频格式是没有“图层”这[&...

解放战争电视剧有哪里?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谢谢朋友邀请。其他观点:解放战争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he...

BT134可控硅基极,输入多少v来控制它导通?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BT134是一个通用系列的可控硅。其下有BT134-40[&...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06:41:11

    武庙,管仲,军事,楚国,齐国,吴起,唐朝,韩信,魏国,刘邦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06:41:11

    没想到大家都对武庙十哲都有谁?你觉得谁最名不副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06:41:11

    武庙十哲简介到了宋朝。从太祖开始更改武庙所祭名将。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大致成定制。此时的张良已经坐在了姜太公身旁。殿下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