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八国是指哪八个国家?
首发

安南八国是指哪八个国家?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历史上的安南即越南与我国分分合合。既有过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和南汉的直接管辖时期。我国中央皇朝先后在现在越南设过交趾、九真、日南郡等进行治理。越南也有过独立时期。

安南八国这个概念不大常见。越南独立历史时期也不止八朝。变更历史也很琐碎。与我们中国人的关注点有隔阂。我知了哥觉得。还是针对“安南”相关地域出现的国名历史谈一谈更有意思。

越南有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的发现。但资料很零星。

与我国三皇五帝神话历史传说一样。越南也有早期神话传说。传说越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据说是我们中国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赤鬼国”。貉龙君长子叫崇缆。被称为“雄王”。又叫骆王、雒王。继承王位。建立“文郎国”。

据传鸿庞氏领土曾东临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占婆。首都设在文郎。西周成王时。鸿庞氏自称“越裳氏”。曾派人到周朝入贡。

鸿庞氏在公元前257年。被安阳王蜀泮所灭。国号为“瓯雒国”。传说中安阳王营建螺城为首都。以上为安南即越南北部曾出现的几个国家名称。与我国历史有千丝万缕关系。赵佗、士變等汉族人对这里产生过深远影响。

越南中部出现的占婆国。又有称林邑国、占波国、环王国、占城国等。由占族建立。文化方面受印度文化影响。东汉永和二年即137年。东汉辖下的日南郡象林县爆发占族人叛变。杀了县令。建林邑国。自东汉以后。在吴、晋、宋、齐、梁等朝。林邑国多次派使入中国朝贡。双方亦时常兵戎相见。交战地点主要为中国辖下的交州一带。

八至九世纪时“环王国”时期。占婆对外军事比较活跃。十世纪越南北部人建立独立国家。不停对占婆国进行战争。到十七世纪末终于被割据南方势力所灭。占城国被灭。据说有部分人逃往我国海南岛定居下来。

越南最南面的扶南国是一个印度化国家。位于湄公河下游及湄三角地区。极盛时期占有越南南部、湄公河中游、湄南河流域及马来半岛大部份。

三世纪时。扶南国在航海商路上占有优势。到6世纪起。扶南遭中南半岛上另一国家真腊即柬埔寨逐渐蚕食。到7世纪时被完全吞并。



其他观点:

安南是古越南的旧称。在越南历史上曾有过长达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这一时期的越南中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各朝代(秦朝、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中原王朝在此设立郡县进行直接管辖。这一时期越南人本身就自视为汉人。出生于今天越南清化的姜公辅在唐朝官至宰相。从没有人质疑他的民族属性。而安南这一国名则源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

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的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击败中国割据政权南汉。939年吴权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这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而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结束之后的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北宋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尽管越南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但面对当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册封朝贡体系仍选择作为中国的藩属存在。

至于题主所说的安南八国史籍上从未记载过这一说法。不过巧合的是自939年吴权称王以来越南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八个朝代——正如我国的唐、宋、元、明、清之更迭。不知安南八国是否分别是指这八个朝代呢?

吴朝(938一968):唐自安史之乱以后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管辖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的交州在当时是静海军节度使的辖区。到了公元930年五代十国之一的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于是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然而南汉大军却在938年的白藤江之战中败给了吴权。以此战为标志越南脱离了中国郡县的直接管辖。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越南通史》称:“吴权设官职。制朝仪。定服色”并整顿国内政治。欲为长久之业。事实上吴权所辖的地区“只是北部的中游和平原地区以及清化—义安的中游和平原地区”。944年吴权死后其皇后的三哥以外戚身份辅政并趁机架空吴权之子。随后安南各地出现了十二个大封建主割据混战的局面。史称十二使君之乱。

丁朝(968─980):在安南割据混战的十二使君中有一个叫陈览。他帐下有一员大将名叫丁部领。在征战过程中他逐渐取得了兵权。968年丁部领在扫平群雄一统安南之后自称“大胜明皇帝”。后世又称“丁先皇”。改国号“大瞿越”。以华闾洞为国都。丁部领开国后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在国都筑城凿池、起宫殿、制定朝仪、置百官、采用年号、定文武僧道阶品、行十道军制等等。据后来越南陈朝的史官黎文休指出:这些措施让越南从此“制度略备”。然而丁部领最终在继承人问题上翻了船:原来在开创丁朝江山的过程中丁部领的长子丁琏曾立下汗马功劳。可在打下江山后丁部领却立了自己宠爱的小儿子丁项郎为太子。对此心有不满的丁琏在979年春刺杀了太子丁项郎。当丁氏父子兄弟自相残杀时丝毫没留意到有一双眼睛早已盯着他们——就在979年农历十月祗候内人杜释刺杀了丁部领和丁琏父子。大臣定国公阮匐与十道将军黎桓平定了杜释的叛乱。立先皇次子卫王丁璇为帝。丁璇继位时年仅十岁。手握兵权的十道将军黎桓趁机执掌了全国军政大权。后来黎桓又处死了朝中唯一能与其对抗的阮匐。这下丁璇已完全成为黎桓手中的提线木偶。980年中国宋朝得知丁朝内乱后发兵南征。丁朝杨太后派黎桓自选勇士抗敌。黎桓的部下随即“今主上(丁璇)幼弱”“不如先册十道(十道将军黎桓)为天子。然后出师可也”为由拥立黎桓为帝。上演了一出越南版的“黄袍加身”。至此丁朝为黎朝取代。

前黎朝(980年-1009年):980年安南丁朝十道将军黎桓以一出越南版的“黄袍加身”篡夺了丁朝的江山并击败了前来干预的宋军。战胜后的黎桓趁胜与宋议和修好。接受了宋朝的册封。黎桓在稳固自己的权力后一方面制定律例、整顿政务。一方面出兵平定了以芒族为主的内乱。1005年黎桓逝世后诸子争位。最终其第五子黎龙铤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胜出。黎龙铤残暴好杀。安南朝野均对其敢怒不敢言。1009年黎龙铤死后大将李公蕴趁皇子年幼之机再次上演越南版的“黄袍加身”大戏。前黎朝由此被李朝取代。

李朝(1009-1225):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到吴朝、丁朝、前黎朝三朝最多没超过30年的。实际上这三朝基本处于由割据政权向封建国家过渡时期。并没真正形成一个独立国家的典章制度。真正使安南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独立国家的其实是李朝:公元 1009年前黎朝的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夺取帝位。次年改元顺天。定都升龙(今称河内)。李朝随即以中国唐宋时期的典章制度作为本国改革的蓝本。此后李朝帝位传承九代共216年。在李朝前四代君主太祖、太宗、圣宗、仁宗在位的117年里安南基本上已仿照中国制度发展成为一个典章制度完备的成熟的独立国家:这一时期安南的官制、土地制度、税收制度都已基本定型。仿照中国实行科举制度;对外屡屡与占城、真腊等国交战并占领了大片领土。1075年11月至1076年12月李朝甚至发动了对北宋广南西路的入侵。北宋邕州(今广西南宁)知州苏缄在与李朝军队的交锋失败后自焚而死。李朝军队在钦、廉、邕三州屠杀数十万人并俘掳民众而回。这是越南上第一次侵入中国领土的战争。后来宋军联合占城、真腊等国联合出击。富良江大败安南李朝军队。迫使李朝军队撤出宋朝领土并归还所掳掠人众。1127年李仁宗去世后李朝日渐衰落。国内封建诸侯趁机割据自立。李朝晚期接连遭遇“范猷之乱”、“郭卜之乱”的打击。大臣陈嗣庆、陈承兄弟趁机专擅朝政。李朝的军政实权由名义上的君主转入权臣陈氏家族手中。公元1225年陈氏家族的陈守度趁李昭皇年幼夺取政权。李朝为陈朝所取代。

陈朝(1225年-1400年):1209年李朝将领郭卜造反进攻皇宫。李朝太子李旵逃出皇宫后向地方实权派陈氏家族求助并迎娶了陈家的女儿陈氏容。陈氏家族遂召集乡勇帮助太子平叛。尽管叛乱被成功平定。然而国家军政大权就此由身为君主的李氏家族手中转入陈氏家族手中。1224年李惠宗死后因无男性继承人而传位于年仅七岁的次女李昭皇。次年十月实际执掌军政大权的权臣陈守度安排自己的侄子陈煚与李昭皇结为夫妇。到了这年年底陈守度又进一步逼迫李昭皇禅位于陈煚。由此陈朝正式取代李朝。尽管陈煚成为了陈朝名义上的开国之君。但国家军政实权仍操之于陈守度之手。1264年陈守度死后陈煚才得以亲政。13年后陈煚辞世。而在这实际掌权的13年里陈煚自己也不是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发布政令——早在陈守度还在世的1258年陈煚就禅位于儿子陈晃。自称上皇。此后陈朝历代君主几乎都效仿陈煚在晚年退位。但仍以太上皇身份实际执掌大权。这时安南北方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1253年忽必烈带着兀良哈台率军远征大理。次年忽必烈率军北还。留下兀良哈台继续征讨。1256年兀良哈台平定了整个云南并在此设置郡县。也正是在这时蒙古帝国和越南开始接壤。这时一则处于扩张征服的欲望。二则也是为完成对宋的战略包围态势。忽必烈打算将自己对宋朝战略包围圈扩大到越南。这意味着南宋所有路上边境都处于蒙古的控制之下。1257年兀良哈台攻陷了越南都城河内——这次实际上是拿下了越南。陈煚逃到占城国避难。这个占城国尽管也在今天的越南境内。但主体民族是占人。和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实际上今天越南南部地区是历史上对占城国领土侵吞的结果。1257年的占城还是一个并不隶属于越南的独立国家。首都失陷、一国之君流亡外国这其实已宣告了越南被蒙古所灭的事实。然而蒙古远征军团很快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与此同时宋蒙战场的局势也尖锐起来。这时陈太宗及时地主动称臣纳贡。于是兀良哈台回师去和宋军作战。这就使越南逃过一劫。忽必烈建元灭宋后遣使要求越南臣服。越南尽管上表称臣。但拒不接受蒙古向其派驻达鲁花赤的要求并收留逃亡而来的南宋遗臣。1284年忽必烈命自己的儿子脱欢会同将领索都、乌玛尔率水陆大军50万再度南征:陆路从谅山南进。海路绕道先攻取了位于越南南方的占城再转而北进。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面对来势汹汹志在必得的蒙古大军此时的越南皇帝陈仁宗再次放弃京城。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与此同时他从底层迅速提拔了一批才干超群的将领——这其中怀文侯陈国瓒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陈仁宗本来认为陈国瓒年少而将其排除在军事会议之外。陈国瓒愤然捏碎了手中的橘子。但后来他积极以赴地带领家奴和亲属约千人修缮武器和战船并题“破强敌报皇恩”六字于旗上。他还写下《檄将士文》:”纪信以身代死而脱高帝。豫让吞炭而复主仇。申剻断臂而赴国难……自古忠臣义士以身殉国何代无有?蒙鞑乃不共戴天之仇……倒戈迎降。空拳受敌。平虏之后万事遗羞。尚何面目立于天地覆载之间?“此时的越南写个檄文全用的中国典故也真够绝的。这篇檄文大大刺激了越军士兵的斗志——他们都在手臂上刺”杀鞑“二字以示誓死决心。此时蒙元大军的后勤补给出现问题。于是粮草不济的海路军团乘船北上去和脱欢会合。越军则在海阳附近海面截击。流亡越南的宋朝将领赵忠等令部下穿着宋军军服参战。在那个年代信息传递是相当缓慢的。见到一群”宋军“向自己发起攻击的元军以为宋朝已复国并已切断自己的后路。大惊之下被越军一顿猛攻。此战元军海路主帅索都阵亡。随即越军转攻脱欢率领的陆路元军。此时脱欢所部深感南方酷热难耐、瘴气痢疾普遍。不得不主动撤兵。结果在归途中被越军伏击。连脱欢的贴身侍卫李恒、李獾都中箭身亡。横扫亚欧大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蒙古军团却在越南屡屡碰壁。不甘失败的蒙元王朝于1287年再发精兵30万并精心准备了充足的粮草补给。仍由脱欢率领兵分三路南征:陆路分别从云南和广西进入越南。水路由海路进入越南境内的白藤江。2月元军攻占越南都城升龙。越南陈朝君臣逃窜山林再度施展他们擅长的坚壁清野战术。元军在升龙城一无所获。很快在上两次南征中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又出现了。而越军则获得了南方的占城国的支持。于是脱欢在焚毁升龙城撤军回国。元军具体的撤军方案是:由乌玛尔率率水军沿白藤江撤军。脱欢自己则沿谅山撤退回国。越军主帅陈国峻得知元军即将撤退的消息后下令在白藤江中插下削尖的木桩。以待元军的进入;并在周围埋下了伏兵。这已是白藤江第三次见证中越战争了——此前两次越军的对手分别是南汉和北宋。显然这次的蒙元大军更为强悍。陈国峻派一队战船袭击乌玛儿的水军。随后假装败退。引诱乌玛儿的水军进入陈军的埋伏阵地。乌马儿到达设伏区时。许多战船被木桩撞沉。埋伏的陈军趁机将点燃的木材掷向元军大船上。同时驾小舟袭击元军。陈仁宗也率军前来增援陈军。在越军的袭击下元水军大败。全军覆没。乌玛儿等人被俘。1400年黎季犛废陈朝少帝自立为王。陈朝就此灭亡。

后黎朝(1428年-1789年):1400年安南陈朝权臣黎季犛废陈朝少帝自立为王。黎季犛自称其先祖是来自中国浙江的胡兴逸。于是恢复胡姓。他所建立的王朝也因此被称为胡朝。3年后宗主国大明王朝终于结束了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俩争位的靖难之役。朱棣以大明天子的身份正式接见各藩属国的使节。越南使节自然要对本国改朝换代一事作出解释——在胡汉苍的授意下越南使节向朱棣解释称:陈朝皇室绝嗣。胡氏以陈氏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帝。请大明天子予以册封。朱棣遣使陪同越南使节前去调查。此时已掌握越南实权的胡家父子自然早已做好应对准备。明朝使节在越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胡家父子特意安排的。自然什么异常也没查出来。明朝使节回国向朱棣奏报后朱棣就顺水推舟对越南胡朝予以册封。然而没多久明朝方面就发现:在明朝和越南的边境上不断有自称是越南陈朝遗臣的人越境而来。而他们反馈给明朝方面的信息和越南官方公布的信息截然不同。1404年(明永乐二年、越南虞开大元年)一个名叫陈添平的越南人越境逃入明朝。他自称是陈朝宗室后裔并向明朝方面直陈胡氏篡位的实情。请求明朝出兵。协助自己恢复陈朝。朱棣也无法判断究竟这个陈添平的真实身份。于是他在未知会由胡氏父子派出的越南官方使节的情况下让陈添平和自称陈朝遗臣的越南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此没预案的越南使节一时间乱了方寸以致不知该如何反应。这一切没逃过朱棣敏锐的眼睛。至此胡季犛篡位的真相浮出水面。感觉自己被人耍了的朱棣让越南使节回国给胡氏父子带话予以申斥。胡家父子上表谢罪并表示愿将皇位归还陈氏。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当明军行至越南支棱关时突遭埋伏于此的越军伏击。陈添平被越军抢走并处死。朱棣得知堂堂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藩属国的军队伏击并抢走受大明王朝保护之人后勃然大怒。随即于当年9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南征。此时越南胡朝同时面对国内陈朝残余势力和明军的双重打击。到1407年(明永乐五年、越南胡开大四年)明军俘获胡家父子并成功占领越南。由于胡朝只存在了短短七年。加之得国不正的缘故。所以中、越两国的传统史籍均不将其列为一朝。只是当代越南为突出本民族的独立性才承认胡朝的历史地位。在对越南的战后处置问题上朱棣一开始还算打算册封陈氏后裔为越南国君。不过他很快得知:越南陈朝已无后裔在世。于是朱棣改变了想法——他转而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国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明朝在将越南重新纳入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后在治理这块新开辟的领土时将其视为自己可以任意盘剥的利源——光每年进贡孔雀羽毛即达一万支。由于越南地处偏远。几乎无人愿前往当地为官。一时间越南成为明朝官场上失意贬谪之人的去处。这些赴任的官员多时贪婪残暴之人。这就使当地越人深感困苦。而在此之前越南已作为独立国家存在数百年。早已具有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明朝对越南当地的地方豪绅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因为明朝的皇权在这块新开辟的疆土上还不可能像内地一样强势。而世家大族一向是中央集权的障碍。当时越南有一个名叫黎利的地方豪绅因为感觉明朝会对自己下手。于是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百姓。1418年2月(明永乐十六年正月)黎利在蓝山乡起兵反明。明军同黎利一打就是十年。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1431年明朝以册封黎利的方式正式认可了后黎朝建国的既成事实。两国订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贡之例。由此恢复了明初安南同明朝之间的宗藩朝贡关系。后黎朝时代夺取了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大片领土并灭亡了占城国。基本奠定了现代越南的疆域。后黎朝晚期实权落入郑氏和阮氏两大家族之手。1789年企图恢复权力的后黎朝昭统帝在失败后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西山朝(1771年-1802年):尽管后黎朝的正式灭亡是在1789年。但在此之前后黎朝的统治早已是名存实亡——1527年权臣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然而1531年后黎朝又在郑、阮两大实权派家族支持下复辟。复辟后的后黎朝并没能消灭莫朝。而是就此形成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对峙局面。直到1592年后黎朝才消灭莫朝。在名义上完成了南北统一。然而实际上此时后黎朝内部的实权已落入郑、阮两大家族手中。他们成为了新的割据势力。这段历史被称为”郑阮纷争“。1771年在越南南部归仁府西山邑(今越南平定省符离县安溪村)阮文岳、阮文侣、阮文惠三兄弟发动西山起义。由此建立了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维祁逃往中国请求清军援助其复国。然而西山军在1789年击退了前来干涉的清军。后黎朝至此彻底灭亡。1786年阮文岳在归仁称中央皇帝。封阮文侣为东定王。辖嘉定;阮文惠为北平王。驻富春。三兄弟各占一块地盘。分区而治。

阮朝(1802年至1945年):从公元1627年开始后黎朝的实权落入郑、阮两大家族手中。然而一山不容二虎。于是郑、阮两大家族展开了权力斗争:一开始郑氏占了上风——他们控制了越南王室。阮氏家族则南下彻底征服了占城和下高棉地区(今湄公河三角洲)。由此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这样一来越南就出现了北方的郑氏和南方的阮氏对峙的格局。然而在1771年越南爆发了西山起义——一时间起义的西山军异军突起将郑氏和阮氏都打了个半死。在这样的局面下郑氏和阮氏不约而同想到了借外部力量打击西山军。于是郑氏及其控制下的傀儡王室黎氏家族向宗主国中国求援。而阮氏则和暹罗以及当时正打算在东南亚扩张势力的法国走到了一起。公元1782年阮氏家族的阮福映被西山军击败。被迫流亡富国岛。公元1784年他又与暹罗联军。但再次为西山军所败。被迫流亡暹罗。在阮福映岌岌可危之时向他伸出援手的是法国人:公元1786年法国传教士百多禄作为阮福映的私人代表同法国政府签订了越法《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派兵援助阮福映。而法国获得的报酬是越南的沱囊港(岘港)和昆仑岛。越法《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迈出了法国征服越南的第一步。不过这时的法国其实不过是利用越南的内部矛盾渔利而已。要完全征服越南对这时的法国而言是不现实的——此时的交通条件并不足以支撑法国征服远离本土的越南。况且这时的越南及其宗主国中国都还具备一定实力。并不像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那么脆弱。而法国自身此时正处于大革命前夕。国内矛盾已异常尖锐。根本无力在越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阮福映在获得法国的支持后任用西洋士官训练军队、建造舰艇、铸造枪炮。经过整顿。战斗力大增。1802年十一月阮福映灭西山朝一统南北。随着越南统一的完成越南阮朝同法国之间的蜜月关系也随之结束。事实上双方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是各怀鬼胎——阮朝希望借助法国人的力量统一越南;而法国则想趁机在越南扩张势力。其实双方都很清楚对方的意图。只不过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西山朝的存在才有合作的基础。随着西山朝的覆灭阮朝和法国的盟友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毕竟此时已成为越南统治者的阮朝自然不再甘心法国侵占自己的土地。阮朝制衡法国在越南扩张势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恢复同中国之间传统的宗藩关系:阮朝兴起于越南南方。相比之前兴起于越南北方的王朝而言同中国的地缘联系相对疏远。所以在同西山朝的对抗中不能像郑氏那样求助于中国。这才转而同法国合作。阮朝很快就发现了法国和中国的区别:中国只需要藩属国称臣朝贡即可。并不干涉藩属国内政;而法国却是怀着侵占越南的野心的。于是阮朝在统一越南后的第一时间就向当时中国的嘉庆皇帝请求册封。以此恢复了中越之间传统的宗藩关系。法国将越南对自己的抗拒行为看在眼里。却并没立即对越南采取什么行动——这是因为这时法国大革命已然爆发。革命后的共和国政府正同王室复辟势力和外国干涉势力激战。根本无暇顾及越南发生的事。拿破仑上台后法国的国内局势日趋稳定。外国干涉势力组织的反法同盟也一再被瓦解。但由于拿破仑忙于争夺欧洲霸权。因此也没对越南采取军事动作。不过没有军事动作不代表什么都没做。事实上此时法国已对越南展开了经济和宗教上的渗透。越南方面认定法国在越南的商贸和传教活动是包藏祸心。于是开始对法国在越南的商贸和传教活动施加了诸多限制。中英鸦片战争后法国于1844年10月24日迫使清政府在广州黄埔与之签订了《黄埔条约》。这一时期法国在亚洲扩张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的西南地区以及邻近的东南亚诸国。而越南正是这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1847年农历正月法国派员到越南要求撤消禁教。当其舰只驶到沱㶞时以为越人有意施袭。于是开炮轰击。击沉越南战船五艘。由此开启了近代史上法国对越南军事侵略的历史序幕。1856年法国进攻了沱㶞及嘉定等地。公元1862年6月5日法国迫使越南阮朝签订了第一次《西贡条约》:越南割让嘉定、定祥、边和三省和昆仑岛给法国并承诺未经法国同意不得将其领土割让给其他国家;开放土伦、巴叻、广安三港和湄公河及其支流供法国通商;保证法国人贸易自由;允许基督教教士在越南境内自由传教;越南在10年内向法国和西班牙赔款400万法郎。1867年法国出兵侵占安江、永隆、河仙三省。1873年更是攻陷了越南古都河内。这一时期越南方面的反法斗争获得了刘永福所率的中国黑旗军的大力援助。在黑旗军和越军的攻势下河内被从法军的占领下收复。黑旗军和越军在河内之战的胜利并未能阻止法军对越南的侵略扩张行为——1874年越法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法国承认越南的主权及独立。而阮朝须承认整个南部地区为法国领土。并开放河内、施耐汛(即归仁市)等地为通商口埠。法人既夺得领土。又取得在越南境内来往、经商之权。1883年法国占领顺安港并迫使阮朝签订《顺化条约》: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这时的越南毕竟是中国的藩属国。法国明目张胆将其变成自己的保护国就同身为越南阮朝宗主的清政府发生了摩擦。清政府开始调军进入越南。结果法军袭击了越南境内的清军并由此引发了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同法国缔结和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随即法国又同越南方面签订了《第二次顺化条约》进一步明确了法国的保护统治。至此不仅越南北圻与南部已彻底沦为法国的直属殖民地。即使在阮朝朝廷所在的中部阮氏皇室也仅仅只是在名义上保有皇位。已无主权行使可言。1887年法国将越南分割为三部分:南圻(交趾支那)、中圻(安南)、北圻(东京)。南圻作为“直辖领地”。东京为“半保护地”。中圻为“保护地”。并将这三个地区与柬埔寨一起组成所谓的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法国总督为联邦首脑。驻河内。此后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阮朝王室实际已无任何实权。但法国殖民者并没废黜阮朝王室。而是保留了阮朝王室并借用王室的头衔对越南进行治理。二战中占领越南的日本也没废黜阮朝王室。阮朝王室因此得以一直延续到1945年。

其他观点:

安南国是宋朝皇帝给越南取的一个名字。在我国古代。一般把越南称为安南。而所谓的安南八国指的并不是八个国家。而是古代越南的八个朝代。指的是他们古代的八个国号。

古代越南与我们王朝的联系

在五代十国之前。越南北方一部分的国土曾经受到过我国中原王朝的管辖。

在五代十国我国出现各大诸侯争霸、分裂的时候。当时在越南北方的那一部分人就找到了机会。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政权。与当时我国境内的各大分裂政权遥遥对恃了起来。

五代十国时期我们的国力是非常分散的。不仅燕云十六州被送给了契丹人。当时越南的这一块土地也因为与越南相邻的诸侯国实力太弱小。所以只能对越南的自立表示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它脱离了出去。

其中安南这个国号就是南宋时期册封给越南的。

而越南从五代十国自立国号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一共经历了八个大朝代。这八个朝代分别是:

丁朝、前黎朝、李朝、陈朝、胡朝、后黎朝、西山朝、阮朝。朱棣挥兵30万直逼越南

在明朝朱棣年间。当时的陈朝正是明朝的藩属国。是明朝的小弟。在越南陈朝被灭之后。陈朝的后人来到北京寻找到了朱棣。跟他诉起了苦。请求他帮自己复国。

不过那些人为了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大喊着那个陈朝后人是假的。冲上去把他给杀了。而明朝使臣则非常有气节。虽然越南人没有动他。但是在看到自己的任务失败之后。他感觉自己有愧于朱棣的看重。当即在越南自杀了。

在听闻自己的使节死在越南以及这些越南人敢反抗自己的命令后。朱棣当即暴怒了起来。他直接挥兵30万就灭了这些越南叛臣。

从这以后。越南继续保持着他们对明朝藩属国的关系。

越南的小中华文化以及现今对我们的仇视

一直到了清朝时期。越南请求清朝给他们册封国号的时候。“越南”这两个字才开始出现在了历史。从此之后越南就成为了我们对他们国家的称呼。

虽然清朝和越南也保持着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但是越南是非常瞧不起清朝的。他们和当时的古韩、日本一样都受到了中华文化非常大的影响。从唐朝开始。就一直寄托在中华文化的云荫之下。为自己所受到的文化感到了自豪。

他们当时把清朝当作了蛮夷。对其大加鄙视。在明朝灭亡后。越南与当时的日本一样。都自称起了中华。俨然一副中华文化的正宗传承者模样。如果不是碍于清朝的强大。他们可能早就对清朝瞪鼻子上脸了。

他们的这种想法。被我们称之为“小中华思想”。这种思想在越南被欧洲殖民之后开始崩塌。渐渐消弥在了他们的文化中。他们这才不再以中华自居。

一直到了现代。因为越南保持着对我们的仇恨政策。所以在他们的教科书中。唐朝之前对他们小半国土的统治关系以及后来的宗藩关系被他们描写成了屈辱的被侵略史。在越南国民的脑海中加深了对我们的仇恨。

然后在他们各种各样的仇恨引导下。我们在现代已经成为了越南最大的仇视对象。被他们深深痛恨了起来。

所以说安南八国指的是越南历史中的八个朝代。并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八个国家。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华为新机3999起步!配置麒麟990E,你会接受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爱国爱华为就接受。否则就跟着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着买。怎么舒[&...

怎样把手机内容转到另一个手机上?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了人们必备的工具之一。[&...

有没有收视率高的战争电视剧?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当然是《亮剑》啊。作为一个当代的退役军人深有感触。“面对[&...

想做电影剪辑,不知道从哪里下载素材,请问有什么网站可以下载电影素材?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目前在国内有很多平台都可以下载。我最常用的还是下载西瓜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08:27

    越南,法国,安南,明朝,中国,西山,越军,自己的,藩属,河内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08:27

    没想到大家都对安南八国是指哪八个国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08:27

    历史上的安南即越南与我国分分合合。既有过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和南汉的直接管辖时期。我国中央皇朝先后在现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