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首发

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是古风和格律诗。

所以题主的问题中间有一些地方有疑义。

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括号里的补充是错误的。在格律诗中是这样。但是在全诗押仄声韵的时候。第三句则必须平声。比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晓”、“鸟”、“少”都是仄声韵。而第三句尾字“声”就是平声。又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均为仄声。第三句“翁”就是平声。

所以古体诗中押仄声韵的押韵结构和近体诗正好相反。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是必须押平声韵。所以。所有格律诗的第三句。或者说。除了首句之外的单数句都是仄声不押韵的结尾。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首句不押韵。第三句也是不押韵的。而且是仄声。偶数句“流”、“楼”押平水韵“十一尤”部。是平声。

我们再看一首平起平收的律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格律诗并非只有第三句是仄声而且不押韵。除了第一句之外。所有的单数句子都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所有的古诗。不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基本上所有的单数句子(除了首句)。都是不押韵。并且使用和整诗押韵相反的平仄。如果偶数句是押平声收尾。则单数句为仄声;如果偶数句押仄声(古体诗)。则单数句押平声。

为什么?因为断句啊。一联诗两句。出句说完。可是诗意未完。我们今天一句话说完。意思没完。怎么办?我们打个逗号。

可是古人没有标点符号怎么办?那就只有在诵读的时候给出区别。如果押平声韵。那么平声代表诗句完结。话说一半的时候。当然不能押平声韵给别人错觉了。这里就使用不押韵的仄声字。其实也就是告诉读诗的人。后面还有半句呢。

反过来诗押仄声韵。则在这里用平声韵断句。同样是为了提醒读者。

在近体格律诗中。第三句如果使用和偶数句相同韵部的仄声字。我们称之为“撞韵”。如果使用了平声。我们称之为“踩脚”。这都是格律诗需要避免的毛病。

其实不论是格律诗还是古风。咱们都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另外一点。就是因为诗句的吟诵需要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如果一路押平声韵下去。读起来是不是懒洋洋。没完没了的感觉呢?就是题主说的那种打油诗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句句押韵的诗也是有的。汉武帝在宫中的时候喜欢在柏梁台和大臣们一人一句联七言诗。句句都押韵。这种诗体。我们称之为“柏梁体”。但是这是七言诗诞生初级阶段的一种文字游戏而已。随着魏晋音韵学的发展。以平仄断句的格式很快取代了“柏梁体”。

还有就是题主说到一首诗如果四句全押韵了就像打油诗了。

其实打油诗也不会犯这种错的。打油诗流俗。幽默。但是并不会写成类似于“柏梁体”的句句押韵。打油诗也要合理断句的。句句押韵。那只是顺口溜。连打油诗都称不上。

题主可能认为打油诗就是格式有问题的诗。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关于打油诗的流俗、幽默、机心三种基本要素另有文章阐叙。就不在这个回答里面啰嗦了。

其他观点:

问题: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前言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是旧体诗的常见现象。但是并不是完全如此。例如近体诗(格律诗)一定是这样。但是古体诗就未必如此。

不过这种现象。确实是古人注意的问题。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诗人专门提到要注意“四声八病“。这是八病之一。

我们可以看看以下几种诗例。然后再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一、近体诗的第三句

1、 七言绝句: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不押韵。而且仄收尾。

2、七言律诗: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3、4、7都是仄收尾。不押韵。

二、古体诗第三句常见规律

1、仄韵诗

我们看一首押仄韵的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不是近体。是一首古绝句。第三句不押韵。是平收尾。

2、平韵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平声韵的诗。第三句不押韵。仄收尾;仄声韵的诗。第三句不押韵。是平收尾。

三、古体诗 第三句的变化

1、杜甫《望岳》 的第三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押仄韵。但是第三句也是仄收 :秀。

2、《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略。

老街节选了前六句。这六句押平韵。但是第3、5句也是平收。

3、曹丕《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可能就是题主说的:

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

四、沈约八病之上尾

其实题主观察到的问题。正是古人也注意规避的问题。在空海法师的《文镜秘府论》中。记录了南北朝永明体诗人对于八病中”上尾“的表述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 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

书中说。五言诗(当时极少有七言)中。第五字和第十字。如果押韵可以平仄一致;如果不押韵。一定要平仄相反。齐梁以后。如果犯了这种错误。就是不懂诗的人。这是诗家的巨病。

这段话说的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问题。不过观察一下齐梁以后的诗。诗人们不仅仅前两句如此。后面的单数句有意和双数句平仄(结尾的字)不同。

例如王融的《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追芳承荔浦。揖道讯虚丘。升裾临广牧。从望尽平洲。曾山临翠坂。方渠缅清流。阳台翻早茂。阴馆怀名秋。岁晏乐光弭。景仄西华收。端溪惭昔彦。测水谢前修。往食曲阜盛。今属平台游。燕棠缺初雅。郑衮息遗讴。久倾信都美。乃结茂陵俦。河间诚可咏。南海果难游。

注意双数句押平声韵:丘、洲、流等。单数句不押韵的话。都是仄收:浦、牧、坂等。

王融《古意诗二首 其二》更可以看出这一规律。

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结束语

诗的发展到了南北朝齐梁时期。沈约等人开始研究四声。对于四声平仄的要求甚至比唐朝还要苛刻。他们的八病理论。平头和上尾被唐人所接受。但是其他的就不以为然了。

在后来的格律诗中。单数句的除了第一句都是仄收。古体诗中也大多依照这个规律。但是也有人特意拟古。例如杜甫《饮中八仙歌》有意模仿汉朝柏梁体的句句押韵: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蛟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一首换韵古体诗。也句句押韵: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参考文章。老街味道《10分钟看懂四声八病 1篇短文了解古诗创作的秘诀》。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古诗词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是古风和格律诗。本来也觉得提问有疑惑。“古诗词里面第三句是不押韵的。但必须是庂声”有点以偏盖全。不严谨。这句话必须是在格律诗中是这样。

也有特例是五绝七绝押仄声的。那第三句就是平声韵了。如《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翁是平声。

有严格来说。在近体格律诗中:不管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的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我们在学习格律诗的时候。在格式上是有严格要求的。也有基本的标准格式。不可随心所欲。

绝句四句:分五绝(5字一句。由四句组成)、七绝(7字一句。由四字组一成)。律诗八句:分五律(5字一句。由八句组成)、七律(7字一句。由八字组成)。

韵在拼音里简单分为平仄两种。不平即仄。平是一声。仄有上、去、入声。都归为仄声。也有一小部分的上声(二声)归为平声。

格律诗共分16式(平仄)。

我们所说的仄走首句或平起首句。都是从首句的第二个字计算的。首句也称首联。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都是一样。都是依照平仄关系推导出来的。首句与二句相对(反)。二句和三句相粘(同)。三句与四句相对(反)。依此类推。

五绝

仄起首句不押韵

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

如《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起首句押韵

O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O平平庂仄。O仄仄平平。

如《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平起首句不押韵

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

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山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O仄仄平平。

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塞下曲》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七绝

仄起首句不押韵

O仄O平平仄仄。O平O仄仄平平。

O平O仄平平仄。O仄平平仄仄平。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起首句押韵

O仄平平仄仄平。O平O仄仄平平。

O平O仄平平仄。O仄平平仄仄平。

如《从军行》唐•玉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平起首句不押韵

O平O仄平平仄。O仄平平仄仄平。

O仄O平平仄仄。O平O仄仄平平。

如《南游感兴》唐•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鹧zhe鸪gu

平起首句押韵

O平O仄仄平平。O仄平平仄仄平。

O仄O平平仄仄。O平O仄仄平平。

如《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们每个人都有诗性。每个人都有诗词。每个人都有诗和远方。”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给宝宝喝什么奶粉好,求推荐?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奶粉产品很多。价格。配方。国产。出口都不同。我选奶粉只得[&...

被二审改判或再审改判的案件,对原审法官有什么影响?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首先要做出明确的认定。对改判案件。法院都会进行评查。确定[&...

拳皇中裸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禁止裸杀?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那么为什么要禁止裸杀呢?这个概念最常在拳皇97里提起。尤[&...

轰6k轰炸机为什么现在很出名?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轰6k是我军仿前苏联图—16轰炸机自行研制的一款战略轰炸[&...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1:10:50

    押韵,仄声,平声,都是,打油诗,古体诗,平仄,近体诗,首句,一句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1:10:5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但必须是仄声),而一旦四句全部押韵反而像打油诗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11:10:50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就是古风和格律诗。所以题主的问题中间有一些地方有疑义。为什么古诗里面第三句可以不用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