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都是怎么理解的?
首发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都是怎么理解的?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荡气回肠。百听不厌。每每听到这首歌。我的内心都会顿生无限感慨和感想。

一。词中含哲理。

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语。词中的前半部分(滚滚长江……几度夕阳红)蕴含着一个适用于封建社会兴亡更替的普遍性哲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封建社会就是在这种“和平(合)——战争(分)——和平(合)”的模式中或快或慢地发展着。每一个旧王朝的消亡。每一个新王朝的崛起。概莫能外。大家翻翻历史书。就会一目了然。不要啰嗦。

二。此间蕴深意。

杨慎的这首词。还有两层意思是说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白发渔樵江渚上……都付笑谈中):一是人生短暂。要好好珍惜。即使你活的平凡。但你活的充实。那就好!二是人活世上。要有看淡名利。放下一切的思想。这样。你才能活的坦荡。活的潇洒。活的自在。活的开心。想着钓鱼。那就去钓;想着喝一壶。那也是可以的。不能说随心所欲。但也要心灵自在。

正所谓:王朝更替乱中求。有来有去如水流。人生一世很短暂。踏实开心亦风流!

(郑重声明:王朝指封建社会)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明朝杨慎的《临江仙》堪称明词一绝。原是他的《说秦汉》的开场词。罗贯中把它借来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楔子。概括必书的内涵。又是一绝。

江水滚滚东逝。无数英雄人物被这滚滚的江水淹没了。只有青山依旧。日月永存。这是人们不可违背的天地规律。面对瞬息万变的永恒宇宙。人太渺小了。什么争名夺利。功名利禄。一切都是空空的。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这个规律是可悲的!可见这是一种清新的省视人世的态度。

平民百姓。白发渔樵。促膝而谈。端起酒杯。谈笑古今。超然于纷争的人世之外。另有一番人生的乐趣。必情此景。表现了作者大彻大悟的历史发展观。词人通过描写世事变化。以渔樵明志。表现了词人超然出世的、摆脱失意烦恼的情怀。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给人一种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国演义》的作者借用它。表现了作者对各个统治集团争城夺地。给人民带来苦难而愤慨的感情。提醒统治者不要违背瞬息万变的天地规律。不要给人民带来苦难。反之可悲。一切空空。谈笑而已!“万里长城今还在。今日不见秦始皇”。青山依旧。风景犹存!名利何在?

其他观点: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表达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词人透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那些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将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从而表现了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这首《临江仙》却广为传诵。究其原因。还在于这首诗有着由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人生反思构成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初毛宗岗父子在修订《三国演义》时。要将这首词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作为小说的开篇词。以及当代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也选它做主题曲了。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当前娱乐圈最火的女星是谁?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最火?丽颖从一个无名小辈。到现在收视女王。你听过她和娱[&h...

DNF手游官宣六月份出炉,800万勇士中的你还会玩吗?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不玩了。端游不比手游好玩吗。手游可不是一般的氪金。如果d[&...

最强王者上去了,那该如何冲刺荣耀王者?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你好。我叫拾柒。一个游戏领域的创作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

那位可爱的点读机女孩高考568分,你怎么看?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我是燕园博雅教育。我来回答。经历过高考的许多人。对于周[&h...

小新卖蜡笔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9:31:54

    词人,演义,王朝,青山,封建社会,开篇,江水,人生,白发,兴亡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9:31:5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都是怎么理解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0月2日 09:31:54

    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荡气回肠。百听不厌。每每听到这首歌。我的内心都会顿生无限感慨和感想。一。词中含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