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首发

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而从隋朝开始出现唐朝逐渐完备在明清时期走向登峰造极的科举考试制度。一下子就开拓了朝廷选拔人才的范围。让一大批出身寒族但身怀大才的知识分子。通过考试的途径。走向仕途——即使在唐朝前期还没有糊制度。即使在明清科举考试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无比现象。毕竟科举考试的制度设计。对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是一种平等。

科举考试到了明朝时代。达到了巅峰。下面我们就以明朝的科举考试的制度安排为例。分析一下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他们的水平。与今天我们的大学的学位制度相比。究竟是什么水平。

首先我们讲一下结论。如果不算对自然科学的掌握程度的话。古代科举考试的成功者。远超国内所谓的专家教授博导的水平。即使是进入县学的童生。也远超现在考上985大学的学生。

明朝的科举考试的制度。是对前朝科举考试的集大成。具有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考试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级。

第一级别是科举考试的预备性考试。叫做童试或者说叫童生试。明朝的全国各地都开设了官方的学校。有府、州、县三级。通过考试招收童生。招收学生的数量极其有限。明朝有规定。府招收40名学生。州30名。县招收20名学生。

刚刚入学的学生。还不叫童生。也就是说还没有取得科举考试的预备资格。只有参加了童生考试通过的。才叫做童生。童生才有资格参加更高阶段的考试。

童生的考试也是层层选拔。先参加本县的考试。考上的才能去参加由知府主持的考试。考中以后才有资格参加岁试。而岁试属于省级考试。考中以后叫秀才。秀才虽然没有资格被授予官职。但在地方上。已经算是很牛的人了。已经可以跻身贵族的行列了。秀才要戴上方巾。这相当于大学的硕士学位帽。秀才可以免除徭役和杂役。而且据说是可以与县官平起平坐了。

范进考上秀才之后。还是那么老实谦虚。他老丈人杀猪的胡屠夫就教训他说。你现在不是平头百姓了。要讲点排场和仪式感了。这说明。秀才的地位已经很高了。要是与现代的官场职务相比。大概相当于处级干部了。

秀才考中以后。每逢三年再考一次。主要是选拔学生参加乡试。考到一二等的学生叫举人。而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更高阶段的科举考试。

这是第一个层次。相当于科举考试的预备性考试。能在这一阶段脱颖而出的人。那绝对是人中的聪明绝伦的人了。

第二个层次是乡试。属于每三年一次的省级考试。考官由中央指派。考中的叫举人。全国录取的人数极少。以明朝的洪武三年为例。当时全国计划录取500名。并且给各省具体的名额。

基本上像河南、陕西、浙江、山西这样的大省。每省不过40名。而像广西这样的文化欠发达地区。只有20个名额。据学者研究。明朝乡试的录取率不到4%。乡试即使考不上。那也是举人了。而举人有资格被授予官职。

据统计。明朝举人被授予官职的。占25.6%。做到知府这一级别的举人。在洪武年间。竟然达1%。这说明。举人的资格。类似于现在的正处或者副厅的级别。

科举考试的最高层次是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面试亲自选定名次。考到一二三甲的都是进士。这是最难的考试。据统计。整个明朝考了91次。共录取24363名。平均每一次录取267名。

这可是三年一次。要是算上每一年的话。大概每年全国能考取90名左右。考上进士。就意味着可以做大官了。进入内阁甚至做宰相。那时很容易的事。

现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相当于现在学历的水平了。

童生是参加了省级考试的佼佼者。属于全省的名列前茅之人。这大概属于清华北大的学霸级。

秀才是全省的学霸中选拔出来的。那就是在清华北大这类学校中的学神级的人物。大概率可以跳级直接去世界最高学府读博士的人。

举人是学神中的佼佼者。属于学圣。大概可以去世界最高学府做研究了。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的水平。

进士更是那种学圣之中的学圣了。大概可以直接回国做大学教授博导了。是天才中的天才了。

其他观点:

秀才、举人、进士。如果把秀才比做211本科。那么举人、进士相当于那类学校什么学历?

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是所谓的“功名”。与今天的学历没有可比性。不需要类比。假如把今天的中学、大学、研究生分成三个档次。与古代的三个档次似乎可以对应。但实际情况差别很大。

明史载。 秀才一个县二十左右。政府月供米六斗。举人以上。都有供给。与今天比起来。这差不多相当于准公务员的待遇了。举人考中进士可以做官。少数举人也可以为官。比如历史上有名的海瑞。左宗棠等。都是举人出身。

如果非要把古代这种功名与今天类比一下。举人相当于今天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取得报名资格的人。进士相当于。被中央国家机关录取为公务员的人。进士的人数实际上比这要少。一般三年一次科举。取中大约三百人左右。平均一年一百人。

考中进士的人。就可以当官了。他们与今天考上普通公务员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当的官是所谓的“朝廷命官”。也就是中央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在今天。只有副省(部级)才有资格。

还有一点不同是。今天如果你是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博士。可是在古代。你可能连个秀才都不是。因为考试不考。只考四书五经。

总之。古代的功名。与今天的学历没有可比性。不必拿来比较。

其他观点:

由于古今制度不同。所以把现代学历和秀才、举人、进士的身份进行比较。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如果非要对照参考的话。那么秀才至少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大学的博士毕业。举人和进士在学历上就无法找到对照参考物了。

古代科举是平民实现阶层跨越的最主要方式。也几乎是唯一的方式。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高就高在它可以使你摆脱平民的身份。进入贵族阶级。成为“士大夫”的一员。而如果你从事其他行业。无论你挣了多少钱。终究只是一介平民。

科举考试的第一步。是到私塾读书。如果家里特别有钱。也可以请有名望的老师到家中授课。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大多数中等收入的家庭。则是由整个家族统一开设私塾。聘请先生授课。凡是本家族子弟都能免费学习。这就是出身名门大户的好处之一。

读上几年书。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了。第一场先参加县里组织的考试。叫做县试。考过关的。再去参加府试。由知府亲自主持。合格者称为“童生”。

成为童生之后。就要好好复习。准备不久后举行的院试。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严格来说。秀才算是有了“功名”。也就进入了贵族阶层。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可以免除差徭。见知县可以不用跪、犯了罪在取消功名之前不能随便用刑等等。不过。秀才的这些特权大多是象征意义上的居多。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很少。并不能给秀才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

我把秀才比作博士。可能有人觉得高了。其实我觉得还有些低了呢。我们国家现在每年大约新产生5万名博士。而清朝268年的时间里。总共才产生了46万名秀才。平均每年一个县才一个名额。

即使刨除人口增长因素。以清朝人口为现在的十分之一计算。秀才的录取比例大约为博士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在清朝考上秀才的难度。是现在博士毕业的三倍。所以也顺便奉劝某些牛气哄哄的博士。不要太飘了。放在古代。你连个秀才也比不上。

考中秀才之后。不管如何。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最不济的也可以去私塾教书。工资还是能够吃饭的。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那就要继续“深造”了。

深造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进国子监学习。国子监就是国家设立的大学。校长叫做国子监祭酒。不过。能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秀才。必须是要非常优秀的才行。大部分秀才是没这个福分的。只能苦兮兮地回家苦读。

因为要读书。所以这时候的秀才是不会外出干活挣钱的。除了官府发放了少量银子之外。主要就得靠父母、妻子或者其他亲戚养活。比如。《儒林外史》中。范进在中举之前。就要靠他的老丈人养活。因此。秀才往往被叫做“穷秀才”。

无论是在国子监深造的。还是回家自己读书的。想要再进一步。都必须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多在秋季举行。所以也称“秋闱”。主考官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以确保公正。

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因为省里会直接派人来通知。很多没出过村的老百姓听说这种事。四里八乡都跟过年似的。一个县能产生一个举人。已经可以算地方官教化有方了。

而且举人实际上已经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只是举人的身份还是不够尊贵。只能做县官的副手一类的官员。八品九品左右。不过。这怎么也算是官僚集团的成员了。和普通老百姓区别很大。所以举人也经常被人称为“老爷”。

中举之后。如果就此打住。也能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但既然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总是希望还能再进一步。这就要到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了。

会试一般在春天举行。所以也叫“春闱”。以区别于“秋闱”。会试一般由当朝学术水平最高的四位大臣担任主考官。并且在考试前由皇帝亲自任命。所有有举人身份的都可以参加考试。

会试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会试是不排名次的。所以只有考中和考不中之分。但通过会试的贡士还要接着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考完之后进行排名。但是所有殿试的人都不会被淘汰。统统录取为进士。所以也可以说通过会试。成为贡士后基本上就是进士了。

排名是分三等。第一等为一甲进士。共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为二甲进士。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为三甲进士。

一甲进士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再考一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换句话说。进士中成绩好的。直接就成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最差的也外派干个县官。至少七品以上。主政一方。只要中进士时的年龄不是很大。十几二十几年混下来。到退休怎么也能熬个知府以上的官职。

所以进士就是真正的大老爷了。而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也个个都是潜力股。就算不肯靠前讨好的。也决不能得罪。谁知道这个举人下一步会不会成为进士。甚至成为状元呢?

那么考中进士有多难呢?清朝总共录取进士26000多人。平均每年不到一百人。如果清朝人口按4亿计算。那么成为进士的几率约为四万分之一。自己想象一下有多难。此外。成为状元的几率。大约还要再乘以三百倍。

综上所述。古代科举制度。是一条平民变成贵族阶级的通道。但却是一条非常狭窄的通道。通过的几率极低极低。而现在的教育体系。则是让人们接受更加专业的知识。两者之间完全无法比较。现在学历无论多高。都得自己工作挣钱了。都是平民。但如果就考中的难度来说。秀才大概相当于博士。举人、进士在现在找不到参照物。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你认为,最悲伤的古诗是哪一句?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豪放派浪漫主义才能写尽悲伤「原创首发」诗词名家悲春伤秋[&h...

上海长兴镇有什么好玩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长兴镇位于崇明区的东南部。是吴淞口外长江南水道入海口的一[&...

二战期间德军头盔上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这是一战德国的普鲁士尖顶盔。并不是二战头盔其他观点:[&he...

最让男人内疚的一句话是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1、陪你吃苦的是我。陪你享福的不是[&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0月4日 01:46:34

    秀才,进士,举人,科举,考试,童生,明朝,国子监,乡试,会试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0月4日 01:46:34

    没想到大家都对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0月4日 01:46:34

    而从隋朝开始出现唐朝逐渐完备在明清时期走向登峰造极的科举考试制度。一下子就开拓了朝廷选拔人才的范围。让一大批出身寒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