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的,老而不死视为贼的详解是什么?
首发

《论语》里的,老而不死视为贼的详解是什么?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出自《论语·宪问》。 原文如下: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解

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朋友。

夷:箕踞。张开腿坐在地上;

俟:等待。胫:小腿。

孙第:同“逊悌”。指代礼仪。

贼:指危害社会的坏人

译文

原壤两腿像八字一样叉开坐在地上。等着孔子。孔子看见说道:“你小时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所成。老了还给别人做坏榜样。真是个祸害社会的坏人。”。说完。用拐杖打他的小腿。

原壤是孔子从小就认识的朋友。孔子对他很了解。

据《礼记·檀弓下》记载:原壤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去帮助他料理丧事。他非但不伤心。还敲着母亲的棺材唱起歌来。孔子觉得原壤是没有孝德的人。

所以。孔子这样严厉骂朋友“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因为他“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

而后世人断章取义。把这句话连起说成“老而不死是为贼”。误以为是孔子对老年人的一种辱骂。这显然与孔子本来的意思截然不同。

其他观点:

读过论语的朋友都知道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的通解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这里是孔子以老年人的身份对一生玩世不恭碌碌无为的一位老人人生态度的批评。这里不再多表。单独说说这个贼字在这里倒底是什么意思?孔子在这里说的这个贼不是现在说的偷东西的贼。而应该是害良的意思。即害人精。与乡愿为德之贼同义。当然这仅仅是孔子的一面之词。象这个老头心态如此豁达视生死于度外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也是一种活法。在那个侍死如侍生的年代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不是圣人起码是个怪人。古人云圣人无心以天下人之心为心。怪人就是比圣人多了个竖心而已。

其他观点:

断章取义的“老而不死是为贼”

世云“老而不死是为贼”。并曰此言为孔子所言。谬矣!

《论语·宪问》有这样一章: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用今天的语言通释就是: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候。孔子说:‘年纪小的时候就不恭顺兄长。长大了又没没给人留下像样的语言。老了还不死。这就叫做害人精。’用手杖敲着他的小腿。”

从“以杖叩其胫”来看。这是孔子晚年时见原壤的记载。

按当时的制度。原壤是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的后人。虽然穷困没落。但应该是士一级的人。是有生活来源的。《礼记·王制》说:“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按原壤的身份。最次也应该享有“诸侯之下士”的待遇。“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大概因为不务正业。所以原壤生活很困窘。母亲死了。他没有条件安葬。是孔子出资安葬了他的母亲。《礼记·檀弓》记载:“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孔子的一个老朋友叫原壤。他的母亲死了。孔子为老人整治了棺材。原壤登上棺材说:‘好久了。我没有唱歌了!’原壤唱道:‘狸子头色彩斑斓。握你的手好柔软。’孔子好像没听到似的走过去了。随从的人说:‘您不要再继续帮助他了吧?’孔子说:‘我听说。有亲情的人不要失去那应有的亲情。老朋友不要失去那原有的情谊’”)这是孔子帮助原壤、原壤性情古怪的一个典型事例。

孔子曾经说“无友不如己者”。但原壤是孔子小时候就结识的人。从“幼而不孙弟”看。按今天我们常说的话。孔子与原壤大概是从“光腚娃娃”时开始认识的吧。所以孔子对他多有照顾。这次原壤之“俟(等候)”。大概是他与孔子相约后在等孔子。是不是还有求于孔子呢——不得而知。

孔子为什么要说原壤“长而无述焉”呢?孔子曾说“有德者必有言”。原壤“无述”。说明他不是“有德”之人。这也是他“是为贼”的重要原因。

“老而不死”是紧承前文“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而来的。“是为贼”是针对原壤的一系列不是——“不孙弟”“无述焉”、没有是处却“不死”而说的。后世有人断章取义。单独把这“老而不死”与“是为贼”连起来。误以为是孔子对老年人的一种侮骂。显然违背了孔子的原意。

而且此时孔子也处老耆(qí)之年。《礼记·曲礼》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mào)。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礼记·王制》又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孔子“以杖叩其胫”时。至少已经六十岁以上了。而且孔子六十八岁才从列国周游而归。这次见原壤。恐怕年纪已在七十左右。他怎么能说“老而不死是为贼”。连自己也骂呢!

前人解释《论语》多有曲解。需要辨正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出自陈广逵《〈论语〉通释、解读与点评》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为什么要过年,年是怎么来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10万左右的车,不论合资还是国产,求推荐!最好是自己开过的,有什么比较实用中肯的建议?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10万左右不分国产或合资。以合格的品质兼备高安全系数的标[&...

你觉得手机在哪个平台买好,官方商城、京东、苏宁易购,为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说说本人的真实感受。线上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一般会选[&he...

地球或恒星之中的引力是怎么产生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原力的衍射过程里的错觉。我们生来就在这个属性里诞生。但从[&...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15:42:52

    孔子,论语,的人,礼记,而不,下士,而无,夫子,农夫,断章取义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15:42:52

    没想到大家都对《论语》里的,老而不死视为贼的详解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0月1日 15:42:52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出自《论语·宪问》。 原文如下: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