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最早始于哪个事件或者战争?为什么?
首发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最早始于哪个事件或者战争?为什么?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诸侯国。而是周王室自己。标志性事件是“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

第一次“二王并立”

西周末年。周宣王死后。13岁的周幽王继位。国丈申侯把持朝政。周幽王21岁时奋起反抗。废了申侯外孙太子宜臼。申侯在西申国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竹书纪年》记载。“先是。申侯、鲁(缯)侯、许文公立平王于申。”这就是第一次“二王并立”。

“平王弑君”和第二次“二王并立”

周平王自立以后。周幽王出兵西申。讨伐这个伪政权。不料被申侯和周平王反杀。周幽王死后。申国、缯国、许国拥护周平王。虢公翰和畿内诸侯拥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余臣为周携王。这就是“平王弑君”和第二次“二王并立”。

“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的影响就是礼崩乐坏

周平王弑君自立。不被诸侯承认。已经造成了礼崩乐坏。周携王是周幽王的遗留势力。是正统的周王。周平王后来指使晋国杀了正统的周携王。再次造成礼崩乐坏。结果就是《清华简》上说的。“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诸侯都不来朝见周平王了。

其他典型的“礼崩乐坏”事件

周郑交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害怕郑庄公专权。要分去郑庄公一半的权力给虢公。郑庄公以辞职相要挟。最后双方妥协。“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左传》)。史称“周郑交质”。

周郑交恶

公元前720年。刚上台的周桓王就免去了郑庄公的卿士职位。郑庄公为了报复。“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左传》)。

州吁弑君

卫国桓公知道弟弟州吁有篡位的野心。把他赶出了国都。公元前719年二月。卫桓公去成周吊唁周平王。恭贺新君。州吁带着手下的死士。在途中刺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卫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被弑杀的国君。此后。各国纷纷效仿。弑杀时间频发。《史记》说。(春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因此。州吁弑君是礼崩乐坏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假托王命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假托周王的命令。召集鲁国和齐国讨伐宋国。

射王中肩

公元前707年。因郑庄公对周王不敬。周桓王率领蔡、卫、陈讨伐郑国。在“繻葛之战”中。郑国的祝聃用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头。

卫灭同宗

邢国被北戎灭了以后。齐桓公帮助邢侯迁都。重新建国。后来。齐国指使邢国攻打卫国。公元前635年。卫国出兵灭掉了同为姬姓的邢国。卫灭同宗。礼崩乐坏。拉开了春秋无义战的序幕。

综述。因为有“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的榜样。才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其他观点:

我是小白说华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礼乐。形式内容包括礼仪、音乐。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礼乐。礼就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

个人认为。春秋礼崩乐坏开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的建立。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圣人孔子曾经整理修订过一本史书《春秋》。书中记载的是鲁国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后人为了叙事之方便。一般将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逝世这一时期。称为“春秋时期”。

在春秋这一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不休。仅据《春秋》中记载的战争就有480多次。史学大家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面对这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礼崩乐坏的春秋。亚圣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失去威信。就失去了权力

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联合少数民族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杀死了西周的君主周幽王。拥立周幽王的儿子、自己的外孙宜臼为王。公元前770年。宜臼迁都洛阳。建立东周。

因为是自己的外祖父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宜臼有弑父之嫌疑。所以周天子在诸侯间的威望有所下降。

儿子弑杀父亲。这对于礼乐分明的周朝来说。是一件无法让人接受的事情。这样的一个君主。他在天下的百姓威望。一定会受到影响的。

同时。由于各个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强大。因此从东周一开始。周王室就失去了对天下诸侯国的一个有效的控制力。它的势力逐渐衰微。

公元前712年。鲁桓公杀兄篡位。自立为国君。但并不向当时的周天子桓王请求册封。从此。由周天子册封诸侯的制度被破坏了。

周朝大势已去。群雄争霸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通过这些兼并战争。实力弱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还有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不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事件。历史故事也颇为丰富。如齐桓公九合诸侯。晋文公“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伍子胥过昭关等。而到吴、越争衡的二十余年。春秋争霸已接近尾声。

公元前403年。晋国的三家大夫韩、赵、魏打发使者去面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封为诸侯。势力衰微、只能看人脸色的周天子做了个顺水人情。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资治通鉴》中将这一事件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总结

春秋时候。各诸侯称霸。\"挟天子以令诸侯\"。圣人孔子在《论语》中称之为\"礼坏乐崩\"。孔子的弟子宰予曾经说:如果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那礼仪就肯定会败坏了;如果君子三年不演奏音乐。那音乐也一定会被荒废掉。孔子自己也说:社会政治上了轨道的时候。天子就来制定礼乐制度。诸侯有不遵守这个制度的。天子就来发号施令进行征伐。社会政治混乱起来了。诸侯就自己制定礼乐制度。有征伐的事儿诸侯自己就决定了。

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点评、建议。

其他观点:

我是旅行者说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春秋时期。之所以被孔子哀叹为“礼崩乐坏”。我认为。最早始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周平王的“周郑互质”和周恒王“繻葛之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周天子是怎么通过这三件大事。把周王室残存的那点权威一点一点地摔碎的。

烽火戏诸侯

自从夏启强硬的从自己父亲大禹手中将部落首领的权杖拿过来以后。“禅让制”就同原始社会一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从此。“世袭制”带来的封妻荫子的好处让历代君主如获至宝。奉若圣典。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更是制定了严格的“传嫡以长不贤”的宗法制度。也就是说国君在选择王位继承人的时候。只有正妻(王后)所生的长子才最有资格。其余的儿子及妾所生的庶子则被分封在各地成为诸侯。以此类推。诸侯之嫡子继承诸侯之位。庶子被封为卿;卿之庶子被封为大夫;大夫之庶子被封为士;士之庶子则成为了一般的平民。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从内部出现了裂痕。它规定的“立嫡以长不贤”的原则屡屡被当权者挑战。而第一个站出来挑战这一权威的就是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

周幽王继承王位不久。就娶了一位玫瑰般艳丽的绝色佳人褒姒。不过褒姒虽然生得如花似玉。但就是从来不会笑。周幽王用尽了所有的手段。包括跳舞、唱歌、打猎。甚至撕裂彩绸让她听(古人把打细碗、撕绸缎、新媳妇笑、弹丝线称为人间四大好听)。但仍难博得美人一笑。

佞臣虢[guó]石父为周幽王想出一个十分荒唐的办法:将烽火台点燃。让诸侯前来救驾。看褒姒能笑否?

烽火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联络方式。为了保证国都的安全。从国都呈放射状通往各个诸侯国。每隔15公里左右就会修筑一座高高的堡垒。堡垒里面常年储存着大量的木柴和狼粪。如果天子有难。白天点燃狼粪。夜晚点燃木柴。逐个堡垒传递下去。各个诸侯看到后就提兵前来救援。所以。后世就把“狼烟”和“烽火”比喻为战争。

周幽王丝毫不把烽火台的重要性放在心上。按照虢石父计划。他带领褒姒及朝中众臣。来到镐京(今西安附近)骊山脚下。举行了盛大的晚宴。就在酒足饭饱之后。周幽王在众人目瞪口呆、毫无征兆之下。下令点燃了烽火台。

这个计划果然成功了。当褒姒站在城楼之上。看着城楼之下那些身披重甲、汗出如浆的勤王之师从四面八方赶到骊山。一脸懵逼的表情时。脸上真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周幽王大悦:这里没有敌人。我不过是想博美人一笑罢了!

如果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拿周天子的权威开玩笑。那么他接下的行为就是自取灭亡。

数年后。褒姒生一子名叫伯服。周幽王爱屋及乌。居然将原来的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全部废掉。重新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被废掉的申后只好带领太子宜臼逃到自己的娘家申国避难。周幽王为了给伯服继位扫清障碍。竟然给申侯下令。令其将申后和宜臼就地处决。申侯不愿意杀死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就给周幽王回信。让他不要宠幸褒姒。重新恢复申后和宜臼的位置。周幽王看申侯竟然不听自己的命令。勃然大怒。不仅撤销了申国的封号。还派出大军前去征讨。

势单力薄的申侯就联合缯国及犬戎部落联盟紧急救援。并向犬戎保证。自己起兵反幽王。只是帮助外孙夺取王位。至于攻下镐京后的财产和女人。全归犬戎所有。

周幽王见大兵压境。无奈之下。只好举烽火救援。可各地的诸侯却以为仍然是周幽王和褒姒的把戏。拒不出兵。而宗室贵族及王室六军。在犬戎联军面前均无斗志。一触即溃。纷纷逃亡。周幽王只好在御林军的护卫之下。仓皇逃亡。不久被犬戎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就此宣告结束。

周幽王死后。宜臼在申候、缯侯的拥护下。即位称天子。是为周平王。周平王见镐京城及周边地区被犬戎洗劫一空。残破不堪。完全没有能力防御犬戎的再次进攻。于是。周平王在秦襄公、郑武公、晋文侯的支持下。带领在镐京之战劫后余生的王室贵族及国之重器(九鼎)、宗庙礼器迁到成周(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至此。周王室由盛转衰。已无力控制各地方诸侯。中国历史进入了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

周郑互质

周平王东迁虽然在形式上保住了周王室的地位。但是随着王室的领地逐渐缩小。财政入不敷出。周天子捉襟见肘。倾全国之力也找不到一辆供天子乘坐的马车。甚至在周平王死后。王室竟然拿不出一分钱来操办丧礼。只好前去鲁国乞讨丧葬费和陪葬品。周王室的礼制被破坏殆尽。权威也一落千丈。

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和周幽王的祖父周宣王都是周厉王的儿子。因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子而继承了王位。郑桓公则被封到郑国为诸侯。犬戎攻陷镐京的时候。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被害。周平王东迁的时候。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被封为倾士。参与周王室的政务决策。并被允许将国都搬到新郑(今河南新郑)。

新郑地处中原地带。这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虽无天险可守。但是在农耕社会里。特别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所以。郑国很快就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诸侯国。特别是到了郑庄公执政期间。不仅平定了国内公子段的叛乱。还捎带着将宋、卫、陈、蔡、鲁等国统统教训了。迅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辞通》中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郑庄公不仅是郑国的国君。还在周王室担任重要的职务。周平王为了削减郑庄公的权势。就以他整日忙于国内事务及常年跟他国作战。无暇顾及周王室朝政为由。将郑庄公的大部分职务转交给了虢国国君虢公忌父。意在利用虢国的势力来牵制郑庄公。虢国虽然在东迁洛邑时护驾有功。但虢国才有多大呀。国力有限的虢国怎么能是郑国的对手呢?

郑庄公听说后。非常生气。立刻从新郑赶到洛阳。质问周平王这么做的原因。周平王见郑庄公气势汹汹的模样。一身胆气立时化为乌有。只好矢口否认。可这哪里能骗得过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呢?周平王被逼得没辙了。为了安慰郑庄公。表明自己对郑国的信赖。只好派出自己的儿子王子狐到郑国。而郑庄公则派出自己的儿子公子忽到洛阳。这就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周郑互质”。

原本诸侯之间。相互滞留对方的皇室成员。以此作为互不侵犯的保证。本就是稀松平常之事。然而。周平王和郑庄公相互交换人质却绝非如此简单。因为交换人质的一方。是此前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的周天子。而另一方则是此前只能服从周王室的诸侯。如果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标志了周王室跌落了神坛。而“周郑互质”则标志了周王室仅剩那点权威也被诸侯剥夺了。

繻葛之战

公元前720年。在位五十余年的周平王在内外交困中去世。周平王的长子姬洩早在周平王生前已经去世。而次子狐又被派往郑国当人质。执政的周公黑肩就迎在郑国的公子狐回国继承王位。不料公子狐一路上伤心过渡。回到洛阳后不久就病死了。周公黑肩和郑庄公只好立长子姬洩的儿子姬林为天子。是为周桓公。

周桓公的即位。虽然郑庄公立了大功。但是。周桓公年轻气盛。对郑庄公把持朝政、飞扬跋扈也非常不满。于是。他就将郑庄公在周王室的一切职务都撤销。一股脑全都交给虢公忌父。郑庄公听说过。暴跳如雷。命大夫祭仲带兵跑到周王室附近的农田里。将成熟的粮食全都抢了回来。于是。周王室和郑国开始交恶。

周桓公为了扳回面子。就召集了陈、蔡、虢、卫等国军队联合讨伐郑国。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繻葛之战”。

在繻葛之战中。郑庄公不仅以一国之力。将周王室的联合部队打得溃不成军。就连督战的周桓王也被郑庄公的大夫祝聘一箭射中肩膀。狼狈逃窜。

如果说“周质互质”标志了周王室仅剩那点权威也被诸侯剥夺了。那么“繻葛之战”则标志了周王室那点摇摇欲坠的尊严也被郑庄公一箭射落在地。从此。威信扫地的周王室只能听凭诸侯国恣意妄为。连说话的权利也没有了。

就这样。从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到周平王的“周郑互质”。再到周桓王的“繻葛之战”。意味着维系周朝王室地位的礼乐制度开始崩塌。周王室完全成为了摆设。天下大事不再取决于周天子。而是取决于诸侯中的最强者。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春秋争霸”的时期。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婚前试爱到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婚前试爱。利大于弊。之前传统的思想里。总觉得婚前试爱。是[&...

想养一只小型犬,有什么好的推荐吗,不怎么花费的那种,可爱的?要注意什么?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我劝你还是别养了。感觉你就是心血来潮。告诉你无论什么品种[&...

回家两个月,多肉给对象养出“妖孽”,如何恢复原来肉肉的样子?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您好。我是慢语解花的悠悠说实话。两个月的时间。对于有着[&h...

英雄联盟无限火力会持续多久?最厉害的英雄是谁?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无限火力的关闭时间。应该是3月6日06.59分。还有4天[&...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36:10

    诸侯,王室,公元前,国君,自己的,春秋,礼乐,东周,桓公,郑国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36:10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最早始于哪个事件或者战争?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0月3日 19:36:10

    “礼崩乐坏”的始作俑者。并不是诸侯国。而是周王室自己。标志性事件是“平王弑君”和“二王并立”。第一次“二王并立”西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