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在东北风靡一时的“大车店”,是怎样的一个店?
首发

晚清民国时期,在东北风靡一时的“大车店”,是怎样的一个店?

优质
请用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民间常讲“船到码头车到站。大车进城要住店”。所谓的大车要住店。是指马车要住的店。马车是一种畜力交通工具。不像是汽车有个车位就行了。还得有专门照看马的。

大车店在清末民初的东北是风靡一时。一直到改革开放才逐渐消失。即使是现在的东北也有很多大车店的影子。比如很多地名都是根据大车店命名的。小村小镇就不说了。大连市辖的县级市瓦房店市就是从大车店发展而来。

东北曾经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早年为了生计就曾混迹于大车店。因为大车店中经常有马生病。张作霖一来二去学会了兽医。也正是因为这项技能。为张作霖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为什么清末民初时期的东北会流行大车店呢?不住大车店。你可能活着走不出东北

东北是清朝统治者的发祥地。按理说应该比较发达才是。但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禁止关内人到东北去开发。时间长了就导致东北封闭且落后。最后不得不开启鼓励移民到东北的人口政策。

一直到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河北、山东等地发生饥荒。最后形成了一股“闯关东”的移民浪潮。大量人口的流动极大了促进了交通运输的方式。尽管当时火车和航运已经相继开通。但是更多的路程还是依靠马车来完成。

而马又是很值钱的东西。必须到专门的店。喂草料照看才行。

很多就说到了。当时全国都有马车。为何东北流行大车店。这就和东北的气候和地理有关系了。关里的气候一般都不太寒冷。即使是冬天。车老板找一个稻草垛也能猫一宿。但是东北可不行。东北的冬天晚上没有热乎气。真能把人冻死。

尤其是当时的东北地广人稀。往往走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到城镇。沿路的大车店实际就相当于古代的驿站。在大车店中。往往都是一铺很长很长的大炕。可以睡几十人到上百人。这种取暖方式。也较为经济实惠。

更为主要的是。当时的东北由于开发较晚。治安特别差。民风彪悍是其次。漫山遍野的土匪是真不惯毛病。一般大车店的老板也是有点实力的人物。在这里住。住的安全放心。不然被人抢了都没处说理去。

提供运输服务的近代东北物流公司——货运“大车店”

其实我们所理解的大车店。主要还是小规模的大车店。是“人畜共住”的店。实际上在东北不止这一种大车店。还有一种类似于物流公司的大车店。

这种大车店由于主要拉货。因此大家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看到的也不多。当时的东北是由于地广人稀。土地生产力很高。是当时重要的农产品流出区。

当时东北由于水路发达。借助辽河、黑龙江、鸭绿江等水路。可以将农产品运输到港口。然后再由港口经过渤海或者黄海流转到国内其他沿海港口。

然而内河水路到了冬天就会结冰。晚清到民国时期。东北气候更加寒冷。每年12月到次年三月都为封冻期。这段时间必须依靠货运的大车来完成货物运输。

这种大车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农村的马车。而是那种好几匹骡子或者马拉的车。黑龙江和吉林的大车车体较大。一般由5头骡马以上牵扯。载重可达1750公斤往上。

而辽宁境内由于距离港口较近。车体较小。一般在5头以内。最多载重1500公斤。

当时的营口港由于连通辽河。是东北重要的港口。每到冰封期来临的时候。每天都要到达一千辆大车以上。

为了给商号提供运输服务。在港口周围还有一些大车店。这些大车店自己就有马车。谈好运费就可以运输。甚至一些商家也会在这里跟货主进行交易。这种大车店应该算是最早的物流公司了。

直到铁路兴建。这些货运大车逐渐被火车所取代。当然。由于东北很广阔。铁路能辐射到的范围有限。大车的作用还是必要的。尤其是为人和牲口提供住宿的大车店。在当时的东北都得以迅速发展。

大车店是如何经营的呢?不止管吃住。还提供二人转表演

当然。大车店也是分等级的。类似现在的星级酒店。开店的人会在门口挂上“幌子”。因为是用箩圈编的。因此又被称为“罗圈幌”。

挂一个罗圈幌的。表示小店。住的条件一般吃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住的都是行人和推车挑担的。比如闯关东的人。或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等。但是只要挂了箩圈。就不能招乞丐和要饭花子。这是规矩。是对其他店客的一种尊重。

挂两个罗圈幌的店。店的规模要大一点。不止能住人。还能够给大车提供地方。给马喂草料。吃的东西跟一个罗圈的差不多。

还有挂更多的罗圈幌的。总之是挂得越多。说明店的规模越大。提供的服务越好。要是下面挂个鱼。就表明是全天营业(因为鱼是水生动物。白天黑夜都不会闭眼睛)。

最讲究的大车店。除了有大灶。还有小灶。不仅条件好。晚上还有东北二人转表演。有一些店家为了招引车老板。还收留会唱二人转的艺人。不仅提供住宿。有的还给钱。这也促进了东北二人转文化的发展。

有人说东北二人转俗。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东北二人转最初就唱给这些人困马乏的车老板。主要就是听个乐呵。完事就睡觉了。你整文绉绉的。也没人看啊!

大车店因为只有一条大炕。提供大锅饭。因此成本低。收费就也很低。自然就深受赶路人的喜欢。

从文化内核上来说。东北的文化本身就是融合而成。流动性是他的一大特点。从大车店的产生到发展来说。还是比较符合东北特色的。

即使是现在的东北旅游区。十分流行的农家院也有大车店的影子。按人头收费。一人几十块。不止提供住宿还管三顿饭。让出来玩的人。住的经济实惠。还接地气。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西游记里面。唐僧他们伪装成商人到了一个客店。

老板娘说了三种接待方式。其中最差的就是只提供一个破烂的房间和一口锅。柴火和米面都要自己上街去买。

客人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只需要支付少许住宿费即可。

老板娘也说了。这就是给来往做生意的小商贩住的。

东北的大车店。也就是这种东西。

东北的大车店。最早不接待人。只是接待官方的大车。

从明代开始。汉人开始在东北垦荒。辽宁吉林都有不少汉人的村庄。

到了清代。虽然东北是龙兴之地不允许垦荒。但也有大量清军士兵驻守。还是著名的流放地。

这些士兵和管理流放人员的官吏。自然是需要一些物资的。只能从关内运过去。

当时到东北腹地。基本都是依靠骡马拉的大车。没有其他交通工具。

而大车满载货物。一天其实跑不了多久几十公里就顶天了。

而拉车的骡马不是发动机。需要休息、吃草、饮水。就需要专门接待的大车店。

于是。政府就将驿站变化。出现了很多距离驿道不远的大车店。方便国家的大车运输。

一般大车店之间相距20公里。这基本是大车走半天的距离。

这些大车店不接待普通老百姓。只是对官府服务。

到了清代后期。对于东北移民的限制松动。出现大量闯关东的人。以及做生意的老百姓。

这些人也不可能步行在东北乱窜。一样要使用大车。所以。驿道边又出现了很多民间开设的大车店。就是接待老百姓的。

这种大车店一般都极为简陋。首先是可以照顾骡马。其次才管人。

说难听些。在那种环境下。骡马比人命还值钱。闯关东时候如果骡马死了。人也得死。

因为住这种大车店的大部分是底层老百姓。比如上面说的闯关东的难民、做小生意的商贩、走江湖谋生的工匠、医生甚至骗子等等。所以店的档次一般非常低。

这些店基本都是简陋的木土结构。墙壁都是土坯。房顶是木材。

店里很少有什么单间。大部分都是大通铺。也就是意见很大的民房。上面是一个南北大炕。一铺炕能睡20来人。

大部分大车店不分男女。男男女女都谁在一个大炕上。因为女人肯定都是跟着丈夫或者亲戚来的。一般会把他们一家安排在角落。丈夫靠着外人睡。女人靠着墙壁睡。仅此而已。

但当年人穷。尤其走江湖的很多更是穷困。男人通常没有内衣内裤。脱了外衣就光屁股。

这样男女通睡一个大间。又有男人赤身裸体太不合适。所以就改良了一下。

一些大店就会在炕上挂一个帘子。将有女眷的人家。同其他住户隔开。

其实。当事人也不那么讲究。很讲究又有钱的女人也不可能住这种大车店。

大车店最初只提供牲口草料。不提供客人饮食。客人自己需要烧火做饭。

由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客人做饭也不方便。后来大车店就提供简单的伙食。也就是玉米面大饼子、大煎饼加上一些咸菜、蔬菜汤之类。混个饱肚而已。

大车店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只收些许宿费、饭费和草料费。底层老百姓也消费得起。

所以。大车店一直到我党解放东北后很多店。也是一直存在的。

需要说明的是。开这种大车店的老板。也不能是普通人。

从清末到民国。东北匪盗横行、军阀混战。老板如果不能和黑白两道搞好关系。分秒就要完蛋。

尤其老板必须和附近的土匪搞好关系。逢年过节去上一点供。作为保护费。同时。大车店有时候也要为土匪服务。比如提供一些情报、帮助治疗生病的马匹、搞到一些需要的物资等等。

张作霖最初就是一个大车店的伙计。经常和土匪接触。后来干脆做了马匪。

那么。土匪也必须守规矩。一般是不去抢大车店的。更不能在这里烧杀奸淫。因为这里都是穷人。

以前有个老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由滕文骥执导的爱情片。

陈红饰演的女主角。就是在西北一个大车店差点被土匪头子强奸。后来老板娘冒险出面讲理。说土匪不应该在大车店里欺负有病的妇女。又给了很多金银首饰。匪首自知理亏。竟然悬崖勒马。最后放过了陈红。

其他观点:

从功能性上说。你可以把大车店简单理解成高速公路休息站。主要是给跑长途运输的人提供休息的地方。但实际上这玩意慢慢发展的有点畸形。三教九流都于此汇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东北开禁和花轱辘大车

这事大概还得从清朝的禁关令说起。清军出了山海关以后。为了保护自己的龙兴之地。下令禁止关内汉人去东北搞开发。他们修筑了大量边墙。并且在墙上种植柳条。故此这玩意又叫柳条边。

这道禁关令松几天紧几天的一直折腾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都打进北京了。咸丰皇帝才出了一道准许一些内地佃民上吉林垦地谕令。于是关内混不下去的居民开始蜂拥走出山海关。跑到东北混个生计。

所谓大车就是两轮长轴的畜力车。有双杆的国辕、平板车身和木制花轱辘组成。为了防止拉土送粪洒得满地。还会在四周竖上木板。马也能拉、骡子也能拉。实在不行驴也能凑合。因为使用双杆国辕。牲口的数量还不太受限制。

而所谓的花轱辘就是像自行车轮一样由铁木杆支撑外圈的轮子。这种轮子受力均匀。有一定减震功能。比较适合当时东北恶劣的路况。后来随着橡胶的普及。花轱辘也开始使用胶皮外胎减震。乘坐体验一流。

应运而生的大车店

我们都知道东北是个很大的地方。从辽南到黑龙江北坐火车(普快)也得40来个小时。这种大车就是玩命跑也出不来多少路程。如果在关内还好。随便停个背风地方。铺盖摊开忍一宿就成。但在东北这种行为属于找死。

首先东北冬天的气温实在太感人。零下20多度算常规操作。就这么在外面睡一宿。第二天基本就冻死了。另外当时东北属于法外之地。土匪胡子满地走。路过的小青年都可能顺手来个杀人越货。你死也白死。

大车店里的江湖

因为价格便宜。大车店一般不搞豪装。土坯房加松木梁。南北横樘大通铺。一铺怎么也能咪个20人。炕沿下边扔几个条凳。两张桌子。洗脸盆公用。肥皂胰子也公用。唯一管够的是热水。

另外比较尿性的是早期大车店是男女混住的。其实那年月赶车的娘们基本不当人。真少有下得去牙口欺负的。不过大车店掌柜还是对女人有优待。她们一般会被安排在炕角睡。挂个帘子稍微遮挡下。还会贴心的单独给准备个尿盆。

因为接待的都是过路客。时间长了大车店就开始变得复杂。土匪拉柳子踩点肯定会去住。跑江湖的下九流为了省钱也去住。做小买卖的为了安全也去住。大车店就这样慢慢变成各路牛鬼蛇神接头或者交换情报的宝地。

这种局面下一般坐地炮已经镇不住场子了。手里没几十条撸子敢挑“箩筐幌”(大车店的招牌。形状像个箩筐。小店挑一个。大店挑三个)的基本都被胡子扫成了渣子。后来能开大车店的主儿基本都是十里八乡的大撑子。官面黑面都得能拔横。

以上就是由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生活常识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如果朋友想要你帮忙推荐电影,你会推荐她看哪几部呢?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我会推荐一下几部九品芝麻官。该片以搞笑的方式告诉哦人[&he...

单田芳《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剑》放在一起武功排名如何?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好家伙。这个问题问得可太有难度了。但是再难的问题也挡不住[&...

你有没有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花过钱?花在哪里了?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的少年。虽然beyond已解散。[&...

魔兽世界武僧有哪些好看的幻化?

请用语音读文章热门回答:魔兽世界熊猫人武僧幻化皮甲在魔兽世界幻化中本身就不如板[&h...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09:43:20

    大车,都是,土匪,骡马,的人,罗圈,的是,关内,也能,马车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09:43:20

    没想到大家都对晚清民国时期,在东北风靡一时的“大车店”,是怎样的一个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9月30日 09:43:20

    民间常讲“船到码头车到站。大车进城要住店”。所谓的大车要住店。是指马车要住的店。马车是一种畜力交通工具。不像是汽车有个车